苏词之妙1——爱满家书(1009)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8:09 2

摘要:苏东坡一直是妈妈心里最敬重的精神偶像,你还记得吗?有句话说得特别透彻:“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是啊,每次想起他,妈妈都忍不住感慨——他面对逆境时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豁达与乐观,就像寒夜里的一束暖光,总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更别说他精通书法、绘画、

2025年10月13日

【题记】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亲爱的孩子:

苏东坡一直是妈妈心里最敬重的精神偶像,你还记得吗?有句话说得特别透彻:“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是啊,每次想起他,妈妈都忍不住感慨——他面对逆境时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豁达与乐观,就像寒夜里的一束暖光,总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更别说他精通书法、绘画、诗词,几乎把中国文人的才情写到了极致,堪称“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千百年来,真没几个人能真正超越他。

他的才华既让人打心底里钦佩,也藏着让人忍不住羡慕的光芒。妈妈常想,在有生之年,哪怕没办法追上他的脚步,也要努力再努力,一点点靠近这份通透与才情——就像追着光走,哪怕只能沾到一点光的温度,也是极珍贵的。

也正因这份喜欢,妈妈渐渐爱上了所有与苏东坡相关的事物:会抱着《人生得遇苏东坡》《东坡传》这类传记反复读,总想在字里行间与他相遇;吃到“东坡肉”那油润不腻的口感、“烤生蚝”那鲜美的滋味时,会忍不住想,当年他在困境里琢磨出这些吃食,得有多大的生活智慧啊;就连去海南、四川这些他曾驻足过的地方旅游,也会特意放慢脚步,想象着千年前他在这里看过的风景、写下的诗句;至于他的《水调歌头》《赤壁赋》,更是妈妈案头常翻的篇章,每次读都有新的感动。

今天,妈妈又沉下心来研读苏东坡的一首词,读完之后才发现,无论是对他才华的敬佩,还是藏在心底的喜欢,竟又悄悄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就像原本满溢的湖水,又被轻轻添了一勺,那份触动更浓了。

你知道吗?这首词的诞生,藏着一个特别温暖的故事:当时苏东坡远在千里之外的杭州,突然收到了妻子王润之寄来的家书。那份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心绪难平,于是拿起笔,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词,把所有的思念与感动都揉进了字句里。

减字木兰花·得书

朝代:宋代 | 作者:苏轼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

在这首词里,妈妈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两句:“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你别小看这短短11个字,里面藏着的画面感,比咱们看的影视剧还要鲜活。

你不妨跟着妈妈一起想象:天刚蒙蒙亮,一缕温柔的阳光偷偷从窗棂钻进屋内,在书桌上撒下点点细碎的光斑。苏东坡早已穿戴整齐,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妻子寄来的信笺,指尖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温度。他迫不及待地展开信纸,信上的每一个字都裹着思念,每一句话都藏着家常的温暖,每一段文字都满是牵挂。读信时,他脸上的线条都变得柔软起来,眉眼间像盛着一汪春水,澎湃的喜悦从眼角眉梢慢慢溢出来,连呼吸都变得轻缓。这样一个被家书填满的早晨,想想都觉得美好得让人心动。

这11个字,不仅画面生动,更藏着说不尽的深情。你能想象吗?苏东坡读着信,心里明明已经告诉自己“读够了,该把信收起来了”,可手却像有了自己的主意,本来都要把信笺卷起来了,手指却又不由自主地停下,再次把信展开细细品读。就这么一卷一开,反复了一次又一次,哪怕已经读了千遍万遍,还是觉得没读够——仿佛多读一遍,就能多靠近妻子一点,多感受一分家里的温暖。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把他对亲人的思念、对这封家书的珍爱,写得淋漓尽致,连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让人共情的真诚。

除了最后两句,这首词的开头“晓来风细”也特别妙。“晓”字一出来,就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书信是在一个美丽的早晨送到的——你想啊,清晨本就带着希望,再配上可能隐隐传来的鹊声,多像好日子要来临的预兆;而“风细”两个字,更是把当时的天气写活了:不是狂风吹拂,也不是闷热无风,而是凉丝丝的微风轻轻吹着,不燥不冷,让人心里都跟着敞亮。这一句不仅为全词铺好了宁静又美好的意境,更悄悄暗示了苏东坡收到家书时,那份明媚又灿烂的心境——就像这清晨的风,温柔又舒畅。

孩子,咱们细细品这首词,真的不得不佩服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古代文人:他们用语言时,既精炼又精准,选一个字都要反复琢磨,让每句话都藏着饱满的感情。这就像“一滴水可见大海”,他们写下的那“一滴水”,是从浩瀚大海里细细提炼出来的精华;又像“一棵树可见森林”,他们描绘的那“一棵树”,是从万亩森林里精心挑选出的代表。

就像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说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长流。”为了两句诗,他能琢磨三年,吟出来时甚至会感动得流泪;还有唐代另一位诗人卢延让,也说过“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了选准一个字,哪怕把胡子都揪断几根也愿意。古人这种字斟句酌的认真,不仅让我们佩服,更让我们深思:那些急于求成、匆匆写就的文章,往往少了打磨的温度,很难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反倒是愿意花时间、肯下功夫的作品,才能藏住打动人心的力量。

所以孩子,妈妈也想和你一起以苏东坡为榜样——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生活里的其他事,都多一点“匠心”:不贪快,不图省事,愿意花时间打磨细节,愿意用心对待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我们做出来的事才能更精、更好,也才能在过程里收获真正的成长与满足。

【后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爱你的妈妈

2025年10月13日

来源:蓝天白云sc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