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6日,美国图书批发巨头贝克·泰勒(Baker & Taylor)宣布将于2026年1月前逐步停止运营。这家创立于19世纪初、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图书发行商的倒下,直接原因是与图书经销商ReaderLink的收购交易被终止。
文 | 失业君小编 图 | Pixabay
美国近200年历史的图书批发巨头贝克·泰勒的倒闭,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消亡,更是传统图书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挣扎求存的缩影。
10月6日,美国图书批发巨头贝克·泰勒(Baker & Taylor)宣布将于2026年1月前逐步停止运营。这家创立于19世纪初、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图书发行商的倒下,直接原因是与图书经销商ReaderLink的收购交易被终止。
就在这一消息公布的前几个月,大洋彼岸的中国出版界也正传递着“图书市场已入暗夜”的感叹。2025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滑近10%,文学类图书销量更是大幅腰斩。
贝克·泰勒的倒闭不仅是一个老牌企业的谢幕,更是全球传统图书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的警示。
贝克·泰勒并非一夜之间崩塌。这家百年老店的衰落轨迹,映射出传统图书批发商在数字时代的挣扎与无奈。
根据Library Journal报道,贝克·泰勒的危机在近期达到临界点,直接原因是与ReaderLink的收购交易失败。这笔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交易,本有可能为贝克·泰勒注入新的生机。
今年9月,ReaderLink曾宣布将收购贝克·泰勒。这家北美领先的图书分销商承诺,其“六大地理优化分销中心持有超2.5亿美元库存”,将有效增强贝克·泰勒现有运营能力。
然而,短短一个月后,ReaderLink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尼斯·E·阿布德即在交易信函中指出了交易失败的核心原因:“部分供应商与贝克·泰勒存在未结清账户余额,这些债务将继续由现所有者承担”。
贝克·泰勒面临的深层困境远不止于此。公司CEO Aman.Kochar坦言:“过去几个月对贝克·泰勒来说是艰难时期。该公司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独立运营压力、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困境,以及2022年网络攻击造成的重大财务损失”。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一直在图书馆业务低利润空间挣扎的贝克·泰勒压力日增,在潜在交易失败后只能选择停止运营。
贝克·泰勒的倒闭不仅仅是公司自身的终结,更是整个图书馆供应链的一次地震。作为美国最大的两家图书馆服务商之一,贝克·泰勒的退出意味着英格拉姆将成为图书馆图书批发市场的绝对主导者。
此前传出ReaderLink收购贝克·泰勒时,不少出版商还表示,相比被英格拉姆垄断市场,这项收购是更好的选择。然而随着贝克·泰勒的退出,美国图书馆服务市场的格局已不可避免地被改变。
图书馆界早已感受到贝克·泰勒不稳态带来的影响。据Publishers Weekly报道,许多图书馆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历了贝克·泰勒服务质量的明显下滑。
贝克·泰勒的困境并非孤例,它反映了全球图书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在中国,类似的困境同样在上演。2025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滑9.64%,动销品种数和动销新品数也同步下滑,降幅在4%左右。
“图书市场已入暗夜”——不少出版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版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出版方被网络平台、新媒体渠道压榨得透不过气。现在的新书,刚刚上市就卖5折,加上促销不断,出版方的结账折扣都只有二几折、三几折,没有利润空间,只能压缩新书出版的规模。
读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是重要因素。文学图书本身就不是生活必需品,对很多人而言是“可买可不买”。人们的消遣习惯正发生改变,比起读书,越来越多人似乎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看短视频这种不需要花钱的娱乐方式上。
贝克·泰勒的倒闭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行业变革:图书馆本身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
美国图书馆事业倡导组织EveryLibrary的研究报告显示,图书馆的纸质藏书数量近年来持续下滑。有数据表明,2023年美国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平均访问量较2022年增长11%,较2019年增长40%。
与此同时,2023年的纸本借阅量比2022年下降了7%,比2019年下降了30%。
图书馆采购资金正从纸质书向电子资源转移。贝克·泰勒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趋势。近年来,该公司一直在寻求转型,包括发展电子书阅读、有声读物、数字化服务等业务。
2024年6月,贝克·泰勒帮助公共图书馆员管理馆藏的工具collectionHQ从公共图书馆扩展到了学术图书馆,为图书馆客户提供了“多样性分析”工具。
然而,这些努力未能挽救这家百年老店。一方面,图书馆市场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远超企业调整步伐;另一方面,贝克·泰勒还面临着政治环境变化的挑战。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随着贝克·泰勒的退出,图书馆供应链正面临重构。
Ingram作为剩下的主要玩家,已迅速行动起来。然而,行业并不希望看到英格拉姆垄断市场。一些图书馆正在探索其他选择,如Brodart,甚至有报道称亚马逊代表已拜访了普吉特海湾地区的多个供应商,希望能成为图书馆资料供应商。
亚马逊正在悄然布局图书馆市场。6月底,Amazon Business悄悄发布了一篇博客,推出了Amazon Business Books for Libraries服务。
该公司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图书馆中心,使图书馆能够采购新书和即将出版的图书,并管理MARC记录下载。以其典型的亚马逊风格,公司将在选定的新书上提供30%-40%的折扣。
小型供应商也可能迎来新机遇。贝克·泰勒的“定制图书馆服务”多年来定义了众多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使图书能够根据当地规格进行编目和处理后直接上架。
这一专业领域的空白,可能需要由更多中小型专业供应商共同填补。
贝克·泰勒倒闭后,亚马逊正悄然布局图书馆市场。而英格拉姆今年已开设了1000多个新账户,成为贝克·泰勒客户最自然的流向。两家公司的此消彼长,预示着图书馆供应链正加速走向集中化。
在巨头角逐之外,市场仍需要多元化的供应商生态系统,以满足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需求。
议
网友热议
又是一个时代眼泪!小时候总在图书馆看到Baker & Taylor的标签,没想到连这样的百年老店都撑不下去了。纸质书真的越来越难了。
@车海丰源(IPHK):
英格拉姆一家独大绝不是好事!缺少竞争,最终吃亏的还是图书馆和读者。供应链必须多元化,希望有新的玩家能站出来填补空白。
@麻球Gary(IP陕):
不只是美国的问题,全球出版业都在寒冬。国内书店关门的新闻也屡见不鲜,短视频和电子书正在重塑所有人的阅读习惯。
@彭东东Bender(IP粤):
亚马逊果然闻着味儿就来了,用低价折扣撬动市场是它的拿手好戏。但它真的是图书馆的好选择吗?我很怀疑,这会不会是引狼入室。
@弗拉季买嘎嘎(IP京):
国内出版界别光看热闹!要引以为戒啊。过度依赖渠道、利润被挤压、阅读人口流失……这些问题我们一个都不少,必须尽快找到出路!
最后一条,竞争太激烈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