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一句‘不保真’就想甩锅?荣宝斋假画案撕开行业遮羞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08:00 1

摘要:广州荣宝斋因7幅疑似赝品字画被诉,即便以"无保真义务"抗辩,仍被法院判令退还263万画款的消息,让藏家圈炸开了锅。而在瓷器拍卖领域,"打眼"买到假货的纠纷同样屡见不鲜,不少买家面对拍卖行的"免责声明"只能自认倒霉。但真相是,买到假瓷器并非投诉无门,起诉退款的胜

广州荣宝斋因7幅疑似赝品字画被诉,即便以"无保真义务"抗辩,仍被法院判令退还263万画款的消息,让藏家圈炸开了锅。而在瓷器拍卖领域,"打眼"买到假货的纠纷同样屡见不鲜,不少买家面对拍卖行的"免责声明"只能自认倒霉。但真相是,买到假瓷器并非投诉无门,起诉退款的胜算往往藏在细节里。

"本拍卖行不保证拍品真伪"——这句常见的免责条款,曾让无数瓷器买家维权受阻。此前有藏家花200多万拍下标注"吴冠中真迹"的画作,发现是赝品后起诉,却因签过免责协议败诉。但这并不意味着免责声明能成为拍卖行售假的"护身符"。

荣宝斋案的判决已经释放明确信号:当拍卖行存在明显过错时,免责条款会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本身就不具备法律效力。具体到瓷器拍卖中,只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买家就可大胆起诉:

拍卖行在图录、宣传中明确称瓷器为"官窑真品""名家之作"等,与免责声明自相矛盾;

隐瞒瓷器修补、做旧等关键瑕疵,未履行《拍卖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瑕疵说明义务;

明知瓷器来源可疑或曾被质疑为赝品,仍继续上拍且不向竞买人披露。

广州某拍卖公司曾因宣传"清代乾隆青花瓶为宫廷遗物",却被查出是民国仿品,即便有免责声明,法院仍判决全额退款并赔偿鉴定费,这正是对"虚假宣传否定免责效力"的直接印证。

瓷器拍卖维权的核心是"用证据说话",不少买家败诉并非因为法律不支持,而是证据链断裂。结合法律实务,这3步证据收集必须做扎实:

1. 锁定交易全过程证据:立即封存拍卖图录、成交确认书、付款凭证,截图保存拍卖行官网的宣传页面和直播间回放。这些材料能直接证明你与拍卖行的交易关系,以及对方是否存在误导性表述。

2. 拿到权威鉴定报告:找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出具报告,而非仅凭"专家眼学鉴定"。某藏家起诉时提交的民间协会鉴定意见被法院驳回,只因缺乏法定效力。注意鉴定机构需在司法部门备案,报告中要明确标注瓷器的仿造痕迹、制作年代等核心结论。

3. 固定沟通记录:与拍卖行协商时全程录音,重点确认对方是否承认瓷器存在问题、是否以"行业惯例"拒绝担责。这些记录可作为辅助证据,佐证拍卖行的过错。

需要警惕的是,诉讼时效为三年,从发现瓷器为赝品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再起诉可能丧失胜诉权。

若能证明拍卖行存在欺诈行为,买家的权利主张远不止"退货退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的,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计算。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已明确加大对制假贩假的打击力度,古玩市场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这意味着瓷器买家的维权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只要掌握方法、保留证据,就不必再对"买假"忍气吞声。

来源:重锤花之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