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怪疫:被贬御医束手无策,神秘竹裙女一剂灵药救满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06:00 1

摘要:官府贴出告示,赏白银五百两求治疫能人,可前两个试方的郎中,自己都染疫死了。百姓们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街上抬棺的队伍一趟接一趟,连空气中都飘着血腥味。

乾隆十三年秋,苏州吴县出了桩怪事——城南突然闹起“呕血疫”,染病者先浑身发冷,接着咳血不止,最快三日就气绝。

官府贴出告示,赏白银五百两求治疫能人,可前两个试方的郎中,自己都染疫死了。百姓们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街上抬棺的队伍一趟接一趟,连空气中都飘着血腥味。

没人敢接这烫手山芋,除了护龙街尾“林记药铺”的掌柜林墨。

这林墨不是普通郎中,早年是京城御医,一手脉诊之术连宫里娘娘都夸。可半年前,军机大臣傅恒要他给老母亲开“滋补延寿方”,方子重用红参、鹿茸,林墨却直言“老人阴虚,用这药就是催命”,一句话得罪权贵,被诬陷“草菅人命”,贬回了吴县。

回了老家,林墨的日子并不好过。隔壁“王记药堂”的掌柜暗地散播“林墨治死京官家眷”的谣言,百姓们信了,他的药铺整日门可罗雀。可看着疫区的惨状,林墨还是挑着药箱去了城南。

破庙里,他蹲在地上给病人搭脉、熬药,连熬两夜没合眼,眼窝陷得像个坑。可他开的“清瘟止血汤”,只能让病人少咳两口血,根本拦不住疫病蔓延。第三日傍晚,他刚给一个孩童喂完药,自己眼前一黑,栽倒在药罐旁。

迷迷糊糊中,一股清苦的竹香飘进鼻子。林墨勉强睁开眼,见个穿淡竹色布裙的女子站在面前,发间别着根竹簪,手里提的竹篮里,装着些他从未见过的草药——茎秆像细竹,叶子碧绿,顶端开着米粒大的白蕊,透着股说不出的灵气。

“先生这是疫毒入肺,寻常汤药没用,得用‘竹心草’。”女子声音像浸了泉水,说着就取了草药,在土灶上熬煮起来。

药香越来越浓,林墨胸口的憋闷竟渐渐散了。他撑着坐起来问:“姑娘是谁?这竹心草我读遍医书,从没见过。”

“我叫竹韵,住城西天平山。”女子端来药碗,“这草长在山岩缝里,能清疫毒、补肺气,旁人找不到。”

林墨一口饮尽药汤,浑身瞬间松快。他作揖道:“求姑娘多寻些竹心草,救救百姓!”

竹韵点头:“明日我来,你按‘竹心草三钱、连翘二钱、芦根五钱’熬药就行。”

第二日一早,竹韵果然带着满满一篮竹心草来。两人一起熬药,分发给百姓。当天就有轻症病人不咳血了,到第三日,疫区竟没再添新病人。

百姓们涌来谢林墨,他指着竹韵说:“该谢的是这位姑娘!”可转头的功夫,竹韵就没了踪影,只在石桌上留下一片新鲜的竹心草叶。

自那以后,竹韵常来药铺帮林墨。她的医术比林墨还神:有老妇得“鼓胀病”,肚子大得像鼓,林墨束手无策,竹韵让他加一味“崖柏仁”,三剂药就消了肿;药铺进了假黄连,她只看一眼就说“这是黄柏染的,吃了伤胃”,拆开一看果然没错。

林墨渐渐对竹韵动了心,可他总觉得她“不似凡人”——雨天来药铺,她鞋尖从不沾泥;竹心草放半个月,还是刚摘的模样。

这天,药铺外突然吵起来。林墨出门一看,几个官差正押着个青年,青年手里攥着把竹心草。“私采御用药草,杖责五十!”官差头子吼道。

林墨一愣:竹心草怎么成了御用药草?

没等他开口,竹韵从巷口走来,面色冷得像冰:“这草是天平山野生的,何时成了皇家的?你们不过是帮知府垄断,好高价卖给百姓!”

官差们嗤笑:“疯丫头敢管闲事?”说着就推竹韵。可刚碰到她的衣袖,官差们突然尖叫着缩回手——手腕上冒出细密的红疹,又痒又痛。

“妖怪!”官差们扔下青年,撒腿就跑。

林墨拉着竹韵回药铺,声音发颤:“你到底是谁?”

竹韵沉默片刻,指尖划过竹篮:“我是天平山竹仙,修行千年守草药。知府为讨好皇上,谎称竹心草是御用药,想献上去邀功,还不许百姓采。”

林墨又惊又痛:“你暴露身份,会不会受天规惩罚?”

竹韵笑了,递给他一片竹心草叶:“我该回山了。这叶子留着,遇疑难杂症煮水就好。你是好医者,别丢了初心。”

话音刚落,竹韵的身影渐渐透明,最后化作一缕竹香,飘向天平山。林墨攥着叶子,泪水砸在柜台上。

后来,林墨用那片竹心草叶救了无数人。他还把知府垄断草药的事写成状纸,递到京城。乾隆皇帝大怒,罢了知府的官,让百姓自由采竹心草。

吴县人都说,是竹仙在帮他们。有人说,每逢谷雨,天平山的竹心草丛里,会有个穿淡竹色布裙的女子;还有人说,林墨晚年写了本《竹韵本草》,把竹韵教的医术传了下来,救了一代又一代人。

直到现在,吴县老人还会讲起:当年有个被贬的御医,和一位竹仙姑娘,用一剂灵药,救了满城百姓。

来源:朴实钢笔1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