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研究: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升高?真相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7 20:46 1

摘要:最近一项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被媒体大肆传播,说是“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上升”。不少患者看了之后,吓得早餐都不敢吃鸡蛋了,甚至有老年朋友把冰箱里的鸡蛋全送给了邻居。

最近一项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被媒体大肆传播,说是“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上升”。不少患者看了之后,吓得早餐都不敢吃鸡蛋了,甚至有老年朋友把冰箱里的鸡蛋全送给了邻居。

那么这个研究到底怎么回事?鸡蛋是不是“心脏病”和“癌症”的幕后黑手?咱们今天就从医生的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聊明白。

我们得承认,这项研究确实不是“道听途说”的那种网文,而是来自剑桥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在《EuropeanHeartJournal》上的一篇流行病学研究。他们分析了超过40万人、长达10年的随访数据,发现:每天多吃一个鸡蛋的人,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的死亡风险略有升高

听起来挺吓人对吧?但作为医生,我们看研究,不是看标题,而是要看研究设计、干预因素、统计方法、因果关系这些“内功”。

这项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也就是说,它只是记录了人们吃鸡蛋的习惯和他们的健康结局之间的关联,但它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就像你发现下雨天卖伞的多,不等于卖伞的导致下雨。

看到“吃鸡蛋=增加死亡风险”这个结论时,我们不能草率地下定论。这个锅,鸡蛋可能真不该背。

咱们得先看看鸡蛋里到底有什么。

鸡蛋是自然界的小营养库,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维生素B族、胆碱、叶黄素、微量元素等等。尤其是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也含有大量对大脑和视网膜非常重要的物质。

那为啥总有人说鸡蛋“不健康”呢?主要是因为它的胆固醇含量——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大约含有186毫克胆固醇。

过去几十年里,胆固醇被当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但近年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胆固醇对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其实没有我们原来想的那么大。人体的胆固醇大部分是肝脏自己合成的,而不是吃进来的。

也就是说,鸡蛋里的胆固醇,不一定就是你血管里的“炸弹”

心血管疾病是我们门诊最常见的慢病之一,而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等,都是它的“同伙”。

那鸡蛋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从临床经验来看,适量吃鸡蛋,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提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甚至有研究表明,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正相关,反而在某些人群中,有保护作用。

关键在于:你怎么吃、跟什么一起吃

如果你每天早上吃两个水煮蛋,搭配全麦面包和牛奶,那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你每天吃的是培根煎蛋、炸鸡蛋、再来杯含糖咖啡,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鸡蛋不是“坏人”,真正伤害心脏的,是整体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说到癌症,大家都非常敏感。有些报道根据剑桥研究,说“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可能增加癌症死亡率”,这让不少人直接把鸡蛋打入“冷宫”。

但我们得再强调一次:这是观察性的数据,不能证明鸡蛋“致癌”。

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鸡蛋跟某种癌症有直接关联。有些研究甚至发现,鸡蛋中的胆碱成分可能对预防乳腺癌有一定帮助。

如果你本身就有高风险,比如家族有直系亲属患癌,或者你本身有肠息肉、慢性肝病等,那确实需要更加注意饮食,但这并不等于鸡蛋就成了“毒丸”。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包括基因、环境、炎症、免疫状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鸡蛋在里面,充其量也就是个“配角”,还不一定是“反派”。

关键问题来了:鸡蛋到底该吃还是不吃?

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健康人群每天吃1个鸡蛋,完全没有问题;老年人、儿童、孕妇甚至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尤其是需要补充蛋白质和胆碱的阶段,鸡蛋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但如果你有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注意:

比如你是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鸡蛋摄入确实需要控制,最好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饮食管理。再如果你本身的饮食已经是高脂高胆固醇的状态,再多吃鸡蛋,可能就会“火上浇油”了

做法也很关键,我个人最推荐的吃法是:水煮、蒸蛋、蛋花汤。这些方式保留了营养,又避免了多余的油脂。

而煎蛋、炒蛋或者“油炸蛋堡三明治”,就得控制频率和油量了。毕竟不是鸡蛋不健康,是你把它“油腻”了

临床中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个问题:不少老年人一边吃鸡蛋补身体,一边吃他汀药物降血脂。

这两者矛盾吗?其实并不冲突。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来降低血脂,而不是靠控制你吃进去多少胆固醇。即使你每天吃一个鸡蛋,也不会让他汀“白吃”。

但如果你本身对胆固醇特别敏感(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那就要更小心了。此时鸡蛋的摄入量,确实需要根据血脂控制情况动态调整。

有些人吃他汀会有消化道反应,那吃鸡蛋时就要注意方式,不要空腹吃、不要油炸,避免胃部不适。

在鸡蛋这个问题上,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对饮食健康的焦虑,是不是太“碎片化”了?

我们总是盯着某一种食物,今天说鸡蛋不好,明天说红肉致癌,后天又说大蒜抗癌。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单一食物的影响,远不如一个人整体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重要

你每天都吃鸡蛋,但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不吸烟、少饮酒,那你的心血管风险未必比“不吃鸡蛋的人”高。

哪怕你滴酒不沾、一口鸡蛋不吃,但天天熬夜加班、情绪焦虑、久坐不动、饮食紊乱,那健康的天平照样会倾斜。

我们不能“妖魔化”鸡蛋,也不能把它“神化”成灵丹妙药。它就是个普通的食物,健康与否,关键看你怎么吃、怎么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李梅,周宏灿.鸡蛋摄入与慢性病风险关系研究进展.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27(6):80-84.

来源:医典新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