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从未在原生家庭里真正长大,因为我的父母,是两个高功能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他们不会用暴力或辱骂来控制我,而是用更隐蔽的方式——情感操控、精神吸血、无声的否定。在我的成长中,没有温暖的拥抱,只有条件交换的“爱”。他们说爱我,但前提是我要听话、要优秀、要符合他们的
我从未在原生家庭里真正长大,因为我的父母,是两个高功能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他们不会用暴力或辱骂来控制我,而是用更隐蔽的方式——情感操控、精神吸血、无声的否定。在我的成长中,没有温暖的拥抱,只有条件交换的“爱”。他们说爱我,但前提是我要听话、要优秀、要符合他们的期待。如果我有情绪,那就是不懂事;如果我失败,那就是丢脸;如果我反抗,那就是忘恩负义。
小时候,我摔倒流血,妈妈说:“这么点伤就哭?真没用。”爸爸说:“哭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不再哭,也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值得被看见。我考了98分,他们问:“那2分去哪儿了?”我喜欢画画,他们说:“画画能当饭吃吗?”朋友来家里,他们当着人说:“这孩子内向,不会说话。”我渐渐相信,自己永远不够好,永远需要修正,永远不值得被无条件接纳。
进入青春期,我开始失眠、自残,甚至站在楼顶望着地面,心想:跳下去,是不是就能逃离这种窒息?我不是想死,而是想从那种被否定、被扭曲的生活中解脱。那时的我,已经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只剩下麻木与恐惧。
后来,我开始读心理学,读武志红,读《被讨厌的勇气》,读所有能帮我理解自己的书。我终于明白,我的痛苦不是我的错。我的父母不是不爱我,而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我,没有共情。我曾是他们的情绪容器,承载着他们的不满、焦虑与虚荣。但现在,我不再愿意继续扮演这个角色。
我搬了出去,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们先是不解,再是愤怒,最后开始装可怜。妈妈打电话说:“你小时候我多爱你,现在怎么这么狠心?”爸爸说:“我们老了,你就不能回来看看?”但我已经看清,这是他们操控的新方式。我学会了灰岩策略,不回应情绪,不争论,不解释。我设定了清晰的界限,不再让他们入侵我的内心世界。
如今的我,依然会梦见那个躲在角落里的小孩。但现在的我,会轻轻抱住他,说:“你受苦了,但没关系,我回来了。以后换我来爱你。”我不再为他们的情绪负责,也不再为他们的认可而活。我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幸福。我终于明白,真正的爱是尊重、是平等、是彼此成全。
我知道,他们或许永远不会改变。但我不需要他们改变了。我已经走出来了,带着伤痕,也带着力量。我正在重建自己,一砖一瓦,亲手搭建属于我的内心家园。我值得被真正地爱,也正在学会如何去爱自己。这世界很大,阳光很暖,而我,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