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正值齐鲁大地秋收关键期,面对连日来的雨水降温天气给秋粮收割、晾晒和储存带来严峻挑战,山东各地立足“抢”字当头,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不惧泥泞来回穿梭、如履平地、大显身手;金黄的玉米穗通过传送带装入拖拉机,直奔烘干厂……从政策护航到田间驰援,从保秋收颗粒归仓到稳
眼下正值齐鲁大地秋收关键期,面对连日来的雨水降温天气给秋粮收割、晾晒和储存带来严峻挑战,山东各地立足“抢”字当头,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不惧泥泞来回穿梭、如履平地、大显身手;金黄的玉米穗通过传送带装入拖拉机,直奔烘干厂……从政策护航到田间驰援,从保秋收颗粒归仓到稳民心共渡难关,多措并举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政策护航,构筑秋粮抢收“保障网”。政策精准发力,上下同心攻坚。面对严峻形势,全省一盘棋,坚决把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财政支持先行,应急资金速达。中央财政紧急支援,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山东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省财政厅于10月9日紧急下达“三秋”生产应急资金3000万元,实行库款单独调拨、专款专用,支持全省各地加快完成玉米等秋粮抢收抢烘工作。专班一线督导,责任层层压实,省委、省政府专门组建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16市,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秋收工作情况开展督导服务。省农业农村厅派出的6个工作组,9月底以来一直下沉一线指导,誓言“秋粮不归仓绝不收兵”。
科技赋能,提升秋粮抢收“精准度”。智能农机驰骋,雨天抢收显神通。在泥泞的田间地头,科技力量成为抗汛保粮的“关键变量”。针对持续阴雨导致土壤湿软度较高,传统轮式收割机难以进地的困境,山东各地纷纷调度履带式收割机投入抢收工作。截至10月8日,全省已投入5431台履带式收获机进行作业。从江苏、河南、安徽等地近900台履带式收获机也跨区支援,极大增强了山东的抢收能力。烘干技术发力,应对霉变有底气。粮食产地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关键举措。山东省已组织各地提前核实辖区内粮食烘干能力,绘制了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服务图,并动态更新公布了2637个粮食烘干服务点的地址信息。
全省最大日烘干能力达13.72亿斤,通过“传统晾晒+机械烘干”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已累计烘干湿粮26亿斤,最大限度降低了粮食霉变风险。
多方聚力,织密秋粮抢收“同心圆”。党员先锋引领,干部群众齐上阵。在平邑县柏林镇,面对田间积水严重困境,镇党委书记、镇长挂帅,集结应急队伍30人、机关职工50人,动员8个工作区村干部、党员群众400多人,调度专业服务队200人等,组建一支千人生产突击队。以人工收割为主、小型运输工具为辅,身着雨具,脚踏泥泞,全力帮助农民抢收。区域协同作战,全省一盘棋统筹。山东统筹发挥全省1312支应急抢收服务队、526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作用。
在菏泽市,国庆前夕成立了“三秋”玉米抢收抢烘抢播应急领导小组,共组建115支应急作业服务队、27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拥有移动式烘干机16台、固定式烘干机249台、履带式拖拉机64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204台。社会力量参与,凝聚强大合力。在济南,返乡大学生组队加入“抢秋收队伍”,助力玉米抢收。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仓禀实,天下安。风雨中,奋战在秋收一线的农业工作者们,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这场秋粮保卫战,守护的不仅是农民的劳动成果,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放眼齐鲁大地,万众一心的力量正汇聚成河,必将确保秋粮颗粒归仓。(文/李瑞强)
地评线
闪电新闻新闻评论专栏阅读量:6.2W
来源:山东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