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难度系数高:概括题主要考察概括能力,分析题主要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对策建议题主要考察概括、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公文写作题主要考察概括、归纳、提炼和语言加工的能力。
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班已经开班,线上直播授课,由我本人主讲。现在已讲授8节课,有想学习申论课程的同学,可以与我沟通。
今天,与各位同学共同探讨国考副省级、地市级与行政执法类申论考试中,大作文的差异。
本文根据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直播课第八节课“申论的主题”中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
申论大作文,分值占比大、难度系数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
分值占比大:一般为35~40分。从2021年开始,国考三类试卷大作文为35分。省考大作文多为40分;上海、广东、浙江、深圳等大作文高达50分。
难度系数高:概括题主要考察概括能力,分析题主要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对策建议题主要考察概括、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公文写作题主要考察概括、归纳、提炼和语言加工的能力。
而大作文考察考生上述的全部能力,以及把握全部给定资料、各则给定资料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还有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大作文是申论试卷中最具有能力“区分度”的题型,往往决定着考生申论分数的高低。
但是,很多同学有个认知的误区——三类申论试卷的大作文难度一样。
其实,三类申论试卷是选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要的人才,因此,申论命题的重点也不相同。
申论大作文的难度为:省级>市级>行政执法类。下面,我们以2025年国考三类申论试卷为例,具体谈谈。
2025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的大作文问题题干为:事物的劣势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势,这种转化往往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给定资料并没有出现这句话,这是国考申论大作文命题的一种新形式。
但是,如果你听过我讲授的“申论的理论”这节直播课,很容易判断出,给定资料的内容中,一定分别包含劣势、优势、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什么。因为申论命题人要先确定给定资料的主题,再找具体资料。
全部给定资料或某一则给定资料,会体现出“事物的劣势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势,这种转化往往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部或部分文字的含义。
但考生需要结合全部给定资料,运用综合分析的方式,才能得出与申论命题人意图一致的“答案”。这个思维过程,非常难。
2025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的大作文问题题干为:给定资料反映了事物间的“互补”关系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互相作用、互相激发、互相促进的机制。
给定资料也没有出现这句话。但问题题干却给了考生“互相作用、互相激发、互相促进的机制”这种“分论点”的提示——因为三者有递进和因果的逻辑关系,即:相互作用才能相互激发,相互激发才能相互促进。
如果你听过我讲授的“申论的理论”这节直播课,自然联想到,“互相作用、互相激发、互相促进”这三者,可能与每一则给定资料一一对应,也就是有的给定资料围绕“互相作用”,有的围绕“互相激发”,有的围绕“互相促进”,考生按照这种分论点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形成一篇大作文。
相比之下,副省级的申论大作文需要考生自己在给定资料中,找到分论点中的关键词,再结合大作文问题题干和给定资料相关文字,才能确立分论点。
而地市级的申论大作文,申论命题人给出了“分论点”中的关键词,即:互相作用、互相激发、互相促进,考生只需将这些关键词,结合问题题干,加工成带有观点性的语言,即可确立分论点。
综上所述,副省级的大作文比地市级的更难。
2025年国考行政执法类申论的大作文问题题干为:请你对“给定资料5”中提到的“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感到好办事”“把群众的事办好”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如果你听过我讲授的“申论的理论”这节直播课,就会知道:申论命题人组织副省级和地市级申论给定资料时,是先确定主题,再找给定资料。因为这两类考试要考察考生把握全部给定资料和各则给定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
而行政执法类申论考试,无需考察考生把握全部给定资料和各则给定资料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因此,申论试卷各则给定资料之间,往往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各个问题题型往往也互不关联,即:一则给定资料对应回答一个问题。
这篇行政执法类申论大作文就是这样。考生只需通过给定资料5,思考和把握写作大作文所需的论点、论据、论证等素材,无需参考其他给定资料。
同时,申论命题人为降低行政执法类申论大作文写作难度,直接给出三个分论,即: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感到好办事、把群众的事办好;地市级大作文只给出三个分论点的关键词,即:互相作用、互相激发、互相促进。
相比之下,政执法类申论大作文更简单一些。
下面,以“为群众办好事”分论点为例,谈谈行政执法类大作文简单之处。
给定资料5:C市医疗保障局开设“全天候”办理窗口。7月23日,星期日,位于C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医疗保障局窗口前排满了办事的群众。“周末也能办业务,真方便!”。一位前来帮朋友办理异地医疗保险业务的市民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切实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痛点、难点问题,“全天候”办理窗口实行全局工作人员轮岗。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双休日办公”的做法,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对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需求。本着不让群众多跑腿的原则,双休日办公期间,对不能现场办理的业务,工作人员会先收取资料、留办事人员联系方式,在正常工作日通过电话沟通方式为市民办理未办结的业务。“在双休日为大家办理业务,我们虽然辛苦,但为群众办好事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窗口业务员小周说。
申论命题人在给定资料中,给出“为群众办好事”这个分论点的原话,目的是提醒考生,要围绕这段文字组织论证。那么,这个分论点如何论证呢?
首先,给定资料中给出为什么要“为群众办好事”,即:①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切实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痛点、难点问题。②为群众办好事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有的同学会说,为什么要“为群众办好事”,因为这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是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可以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这些观点都对,但在申论考试中就是偏题——没有领会申论命题人的意图。
其次,给定资料中给出“为群众办好事”要做什么,即:①本着不让群众多跑腿的原则,双休日办公期间办理业务;②开设“全天候”办理窗口。
最后,给定资料中给出了“为群众办好事”如何才能做好,即:①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双休日办公”;②“全天候”办理窗口实行全局工作人员轮岗。
考生只需按照申论命题人设定好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组织文字,无需用自己积累的论点和论据,也无需自己寻找论证的角度。如果考生没有理解申论命题人的意图和善意,“自作主张”写大作文,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副省级和地市级的给定资料,申论命题人就会将这些意图和善意,隐藏在大量的文字中,需要考生自己分析、判断,才能得出答案。
如何找出副省级和地市级申论大作文分论点的方法,可以看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直播课第八节课“申论的主题”。
下面,我尝试站在申论命题人和阅卷人的角度,“还原”这篇行政执法类申论大作文“为群众办好事”分论点中的具体内容。
为群众办好事,就是让群众可以“随时办”。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各级机关具有政治属性,为群众办好事是应尽的责任。当前,群众在办事时存在“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痛点、难点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切实解决。一些部门通过开设“全天候”业务办理窗口,双休日办公等服务方式,群众可以“随时办”各类业务,群众高度认可。究其原因,就是这些部门把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作为最大责任,时刻担在肩上,通过让干部多奉献的做法,实现“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但是,让群众可以“随时办”并不容易,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受累,形成示范作用;更需办事人员增强“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由于篇幅原因,更多关于申论大作文的知识,可以到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直播课第八节课“申论的主题”中,全面系统地学习。
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班已经开班,线上直播授课,由我本人主讲。现在已讲授7节课,有想学习申论课程的同学,可以与我沟通。
来源:永远为你而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