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他更新“偶遇恩人室友”的剧情,称恩人因“替兄弟还债”不愿露面,为故事留下悬念。后面两个月连续发了12条寻人视频,故事编得很复杂,独特的话题一下子就把网友的好奇心勾了起来。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宋雨霏”开始上演自己导演的“连续剧”。
2025年8月21号,有个叫宋雨霏的短视频账号突然说被人从海里救上来,要找救命恩人还钱,还承诺给20万。
8月24日,他重申悬赏金额,呼吁网友提供线索,首次描述恩人特征——“两广口音、二三十岁、身材消瘦”;
9月1日,他称已锁定恩人身份为“何某龙”,广西梧州人,引发网友热议;
9月7日,他发布“赴梧州寻恩”视频,在苍梧县古榄村小学捐赠书包、保温杯,称“替恩人回馈母校”;
9月10日,他晒出“见到恩人母亲”的视频,为老人买手机、金饰,营造“知恩图报”的氛围;
9月25日,他更新“偶遇恩人室友”的剧情,称恩人因“替兄弟还债”不愿露面,为故事留下悬念。后面两个月连续发了12条寻人视频,故事编得很复杂,独特的话题一下子就把网友的好奇心勾了起来。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宋雨霏”开始上演自己导演的“连续剧”。
节奏拿捏得稳稳的,先发视频说恩人叫“何某龙”,是广西梧州人。
她还亲自跑到当地小学“寻恩人母校”,捐了不少物资,视频里全是“暖心”画面。
后来又去见了恩人的妈妈,买手机、送金饰,一副“知恩图报”的样子,看得网友一个个都直呼感动。
到9月24号被人发现漏洞了。有网友翻旧视频发现不对劲:明明说是海边救人,去的全是农村;说救他的是广西人,可后来到那个村子捐东西时,当地校长根本不知道啥恩人;老人说是随便找的村民,还说拍戏时他们都不知道是演什么。
抖音和苍梧县网信办一查,发现全是假的。10月9号抖音直接把账号封了,还把那21万多粉丝清了。公安局说这是宋雨霏和另外几个人合谋的,就为了蹭流量搞带货。最后宋雨霏和另一个人被拘留,其他人都罚款。
后来媒体介入调查,把镜头对准了现场细节。结果一查才发现,所谓“探访”的地方、视频里的人物身份,还有时间线,都对不上。
有些看起来挺关键的镜头,其实在不同视频里用的是同一套布景。再加上“恩人家属”和学校那边的回应也说得含糊不清,根本对不上宋雨霏的视频内容。
这些疑点一出来,网友们立马炸锅了,纷纷怀疑这根本不是“真情寻人”,而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场短视频“剧情秀”
原来团队专门挑"感恩正能量"这种能戳心的事编故事,还利用真实地点和时间糊弄人。抖音虽然规定"剧情要标注",但人家故意不标,反而用真实GPS坐标让观众以为真。
现在很多人说以后谁真遇事求助,大家都不敢信了。但罚得不重,就拘留和罚款,难怪有人说违法成本太低。像这样的团队换个名号还能接着整活,平台光靠系统审核也防不住。
不少村里人现在提起来挺生气的,说他们借着公益名义骗钱还糟蹋了好名声。那些被找来演戏的老人也不懂,还以为真有人想做好事,后来才知道被人利用了。
网友总结出经验:网上东西太多,特别是那些看起来特别煽情的,八成有问题。不过现在就算知道也是的,反正刷一会儿就过去了,真遇到还得分分钟盯着看,太累人了。
也有人真正在做感恩的事。比如今年六月,成都一位九零后的环卫工,为了救母亲捐出了自己的肝。全程没有摆拍,也没有募捐,他靠的只是行动和坚持。后来政府给了表扬,企业也伸出援手。这件事传了半年,没人质疑是真是假。
反观宋*霏的这场风波,闹大并不是因为她演得不够好,而是大家已经不想再看这样的“剧本”。平台不再纵容,观众开始更看重真情实感,算法也逐渐识别出那些虚假的情绪。
这场“找恩人”的戏,终究演不下去了。
对于真心去寻找那位不留名的见义勇为者,公众一向都是支持和点赞的,也总愿意伸出援手。因为那代表着社会的善意和公德。
正因如此,如果有人把“见义勇为”“知恩图报”这些原本美好的品质,拿来当炒作的噱头、编成剧本博眼球,那就是在消费大家的善良。不仅让网友的信任被辜负,也让社会的真诚被消耗。
久而久之,不只是网络秩序被搅乱,人与人之间那点信任,也会越来越少。
当情绪被推到顶点、粉丝迅速暴涨之后,“宋雨霏”大概也准备开始那套熟悉的流程——“一二三,上链接”。那种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味道”,隔着屏幕都能让人觉得腻。
本来,普通人的故事应该是最能打动人心、传递善意的,可偏偏被这些“戏精”们演成了流量游戏。精心设计的“连环套”把网友的真情实感一点点碾碎,变成“悲情叙事—流量变现—付费收割”的黑色套路。
这样的算计,不只是可耻,更让人愤怒。
来源:伟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