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2023年夏天,行业迎来第一次井喷,成功的法则被总结为“一本多拍”。剧本是核心,演员只要外形贴合角色类型,能提供“第一眼效应”就足够了,至于演技深度,那是次要的。
短短一个月时间,完成了签约、拥有“20亿俱乐部”爆款、登顶演员榜、拥有“30亿俱乐部”爆款四连跳。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短国的“造星”纪录又更新了。
站在这个最新纪录背后的不是别人,正是近期凭借《幸得相遇离婚时》《盛夏芬德拉》两部爆款接力,成为短剧粉丝津津乐道的“小孩叔”演员刘萧旭。
刘萧旭凭借《盛夏芬德拉》《幸得相遇离婚时》等作品,一个月内抖音涨粉130万,热度断层第一。
若你以为他靠的只是演技,那就错了他的爆火,恰恰是在浮躁的短剧市场里,用“真实感”撕开了一条口子。
曾几何时,短剧的世界里,演员更像是一件流动的“生产资料”。大约两年前,行业的主流看法是,短剧根本不需要什么明星。
到了2023年夏天,行业迎来第一次井喷,成功的法则被总结为“一本多拍”。剧本是核心,演员只要外形贴合角色类型,能提供“第一眼效应”就足够了,至于演技深度,那是次要的。
在这种逻辑下,演员的价值被量化为日薪,最高不过两万块,拍完拿钱,江湖再见。他们是可被轻易替换的零件,没人指望他们能扛起一部剧的生死。但裂缝,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
徐艺真和孙樾这对CP的崛起,就是第一个信号。他们在一年内合作超过20次,硬生生凭着高频曝光和化学反应,成了无数观众的“入坑CP”。人们开始追的,不再仅仅是剧情,而是这对演员。演员,第一次拥有了超越单个项目的商业价值。
如果说徐艺真和孙樾是让旧范式摇摇欲坠的推手,那刘萧旭就是直接将其推倒的人。他给行业上了一堂震撼的商业课。他主演的短剧,完播率能稳定在85%左右,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行业的平均水平才42%。
更惊人的是,据业内评估,启用他的成本,比那些所谓的流量型演员低了整整三分之二,而项目投资回报率却能轻松翻倍。这笔账算下来,谁都明白,一个好演员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能直接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资产。旧的成本效益计算方式,彻底失灵了。
刘萧旭的成功,核心在于他提供了一种极其稀缺的东西——“真实感溢价”。在这个充斥着磨皮滤镜和悬浮剧情的时代,他的“反工业”操作,精准地击中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先说表演。他有7年的话剧舞台经验,这让他懂得如何用身体去演戏,而不是只靠一张脸。他被评价为“生理级演技”,这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表现情绪的压抑,他会用喉结的滚动来传达。为了一个角色的状态,他会即兴设计手抖的细节。
他演的“霸总”,没有丝毫油腻感,观众觉得“靠谱”,甚至觉得这个人就在自己身边。他拒绝使用磨皮美颜,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皮肤状态,包括那些不符合偶像标准的皱纹。这种粗粝的真实,反而成了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再说创作。在《幸得相遇离婚时》这部剧中,他主动要求削减了12%的亲密镜头,倾向于用眼神和氛围感来替代。这在追求感官刺激的短剧市场,简直是“反向操作”。结果呢?这部剧的完播率反而提升了27%。
这证明,观众渴望的不是廉价的工业糖精,而是真正能触动人心的情感连接。走红之后,无数类型相似的“霸总”剧本递到他面前,他却推掉了大部分。他的理由很简单,反复演同一种角色,会让自己“像个骗子”。这种对创作的敬畏和清醒,让他没有在热度中迷失。
最后是人格。他从不掩饰自己,私下里会用一口东北腔模仿广告,也爱玩掌上游戏机。更难得的是,他坦然公开自己有圈外女友,还在直播里大方分享恋爱日常。这种“去人设化”的坦诚,构建了一个极度稳固的个人品牌。
他成立个人工作室,对签约新人的淘汰率高达80%,因为他的理念是“先做真人,再做戏”。真实,既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的人格底色,最终也成了他最坚固的商业护城河。
当演员的价值被重新发现,短剧行业的核心战场也随之转移。一场围绕“真人资本”的控制权和定价权的激烈博弈,在平台、制作方和演员之间悄然展开。
制作方是最早嗅到机会的猎手。有的公司像听花岛,早早布局演员经纪,通过签约来绑定稀缺资源,控制成本。而刘萧旭的签约方星链无限传媒,则玩得更大。他们不仅提前预判并签下刘萧旭,还同时运营着制片厂,并投资了他的经纪公司,试图构建一个“版权+制作+经纪”的生态闭环,在演员爆红前就将其价值牢牢锁定。
平台方则像是急于制定规则的“央行”。眼看演员这个核心生产要素即将失控,他们迅速下场。9月4日,红果平台推出“演员合作计划”,提供分账激励和资源扶持。紧接着9月12日,爱奇艺也升级合作计划,加入了“演员星路计划”,承诺提供长剧发展通道,甚至筹备相关真人秀。
平台的意图很明显:通过提供资源和保障,将演员的价值“数据化”和“标准化”,从而掌握行业话语权,避免未来出现“天价片酬”的局面。
而演员,尤其是头部演员,则在这场博弈中手握越来越多的筹码。爆红之后,片酬上涨、档期紧俏是必然的。像赵柯淳、何健麒等许多头部短剧演员,选择不签经纪公司,以个人工作室的形式保持独立性,为的就是最大化自己的议价能力。
刘萧旭的成功,无疑给所有短剧演员打了一针强心剂。综艺节目如《开播!短剧季》、《无限超越班3》的出现,更是将他们推向了更广阔的大众视野。三方力量的拉扯,正在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的利益分配格局。
从9月2日签约星链无限传媒,到9月4日《幸得相遇离婚时》上线,再到10月7日《盛夏芬德拉》观看量突破30亿,刘萧旭在一个月内走完了许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
他的崛起,让一位观众的母亲都改变了对短剧是“垃圾”的看法。
这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成功故事,更是短剧行业从追求短期流量红利的野蛮生长期,迈向注重内容质量和核心人才价值的“下半场”的缩影。
过去,人们信奉公式和算法。现在,大家终于明白,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活生生的人。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剧本的简单复制,而是围绕着优质“真人资本”的深度运营与价值共创。这场由一个“小孩叔”引发的行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来源:影史奇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