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9月20日离开跳板,到10月12日重新站上10米台,全红婵整整消失了23天。这23天里,关于她“体重暴涨”“状态崩溃”的流言像水花一样四处飞溅,直到今天在武汉体育中心,她用一枚几乎看不见水花的207C让全场安静—43.20分,赛季新高,解说席只来得及喊一句“
从9月20日离开跳板,到10月12日重新站上10米台,全红婵整整消失了23天。这23天里,关于她“体重暴涨”“状态崩溃”的流言像水花一样四处飞溅,直到今天在武汉体育中心,她用一枚几乎看不见水花的207C让全场安静—43.20分,赛季新高,解说席只来得及喊一句“回来了”,掌声便淹没整座场馆。教练陈若琳在池边攥紧秒表,眼眶发红,那句“她只需要自己相信自己”被镜头牢牢抓住,瞬间冲上热搜第一。
瘦身8斤、体脂率回到12%,全红婵把这段封闭训练称为“拔苗助长”:每天6点空腹跑10公里,下午水上跳80次,夜里加练核心到11点。队医透露,她把脚踝冰桶温度调到8℃,比队友低3℃,只为让炎症更快消退。
今晚预赛最后一跳,她罕见地加难度,用5253B拿下92.80分,反超陈芋汐2.1分,现场大屏幕给出两人对决海报:10月12日晚7点半,决赛,一条红线从中劈开,像把胜负刀架在观众脖子上。
陈芋汐这边同样杀气腾腾。带着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三冠,她把全运会当成“金满贯”最后一关。为了破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她把整套动作难度系数提高0.8,其中最难的307C一度在训练中摔得肩胛骨错位。理疗师每天帮她压关节,惨叫声响彻走廊,队友形容“像看恐怖片”。今天预赛,她刻意留力,最后一跳只拿出3.2难度,仍领先第三名70分之多。走过混采区,她丢下一句“决赛见真章”,语速快得像把刀片甩出去,摄像大哥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追上去。
央视点名发生在昨天。新闻联播用45秒报道全红婵备战,却把她“体重管理”作为反面教材,配图是去年冬训一张略显婴儿肥的侧面。节目播出后一小时,全红婵社交平台涨粉50万,骂战随之爆发:一方说她“被资本绑架”,另一方回击“央视也搞身材羞辱”。教练组连夜开会,决定封闭训练馆,连保洁阿姨都签了保密协议。今晚预赛结束,陈若琳第一次开口:“她每天称体重三次,每一次都写在墙上,央视看到的只是旧照片,真正的她比东京时还轻1公斤。”话音落下,全场快门声像下雨。
决赛舞台已搭好。10月12日晚,武汉体育中心出售1.2万张坐席,黄牛把180元的票炒到1500元,仍有人举着“求票”灯牌守在门口。组委会临时加装8台4K高速摄像机,只为捕捉两人入水瞬间的水花。全红婵的父亲在湛江老家包下200人农家乐,准备一起看电视;陈芋汐的上海弄堂里,邻居把整条巷子挂上国旗,号称“小奥运会”。无论谁赢,都将诞生中国跳水史无前例的“单届全运会4金王”—女子单、双人10米台,混合团体,女子团体,四项全包,前无古人。
时钟指向晚7点,跳台灯光亮起,像一把银色长剑悬在泳池上方。全红婵把毛巾往肩上一甩,陈芋汐低头系紧鞋带,两人隔着三米对视,又同时移开目光。解说员压低声音:“这不是比赛,是一场时代对决。”所有手机举起,闪光灯汇成银河,等待10月12日这一跳,把23天的流言、两年的较量、四年的青春,全部压进不到两秒的水花里。
来源:赛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