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换季了,别穿夏装去过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2 11:41 2

摘要:周五该释放的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周末刷屏的消息不过是情绪上的补刀。

各位股民朋友,中午好,老观来了!

昨晚,朋友圈、微博、股吧一片哀嚎:

美股跌了!

中概股跌了!

A50跌了!

恒生科技期指甚至跌停了!

有股民自嘲:"一夜之间,整个东亚资本市场都感冒了。"

但老观想提醒大家:别慌,这不是崩盘,只是市场在切换节奏。

周五该释放的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周末刷屏的消息不过是情绪上的补刀。

下周一最多是惯性低开,绝不会出现千股跌停,更谈不上系统性风险。

这次所谓的"黑天鹅",仔细一看,全是老生常谈:

加税预期、美债利率反弹、原油价格大跌、美股技术性调整。

但事实是:

- 美股并未像2022年那样暴跌10%,只是温和修正;

- A股相关指数在周五已经提前反应,情绪面已提前释放;

- 市场对"中美摩擦"这类消息已逐渐脱敏,不再是"一提就崩"。

所以老观判断:下周一开盘或许会低开,但低开就是绝佳的上车机会!

跌幅2%已是极限,甚至可能只低开1个点左右。

随后市场会有一波快速探底,大资金将入场护盘,指数有望迅速回升至3800点以上。

周五的市场真的那么惨吗?确实让不少人慌了神,但真相是:

- 跌得最狠的,是前期涨幅巨大的科技股,如算力、光模块、半导体;

- 真正的微盘股、低位蓝筹、"老登资产",其实根本没怎么跌;

- 全A指数甚至是上涨的,近50%的个股当天翻红!

这说明什么?市场只是在切换风格,而不是整体崩盘。

周五跌的,是你的"高估值持仓"和"追高情绪";

真正危险的,不是股市本身,而是你还没适应风格切换的陈旧仓位结构。

老观不瞒你说,我自己的账户也因为持仓调整,预提了几十万的浮亏。

但我心里一点都不慌,反而有些兴奋。

因为我知道:

- 左侧投资,从来都是靠回调来建仓的;

- 价值投资,从来不是靠追涨杀跌来翻身的。

你去看看那些年化收益稳定在10%、稳扎稳打的账户,几乎都有两个铁律:

第一,永不满仓,永不融资;

第二,跌了才买,涨了不追。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而是投资的"铁律"。

投资不是为了体验过程的刺激,而是为了拿到最终的好结果。

只要你最后能赚钱,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反而是市场送给你的低价买点。

周五的大跌,已经向市场明确了两件事:

第一,节后资金已经开始从高位科技股,向低位蓝筹股切换;

第二,主板和高股息红利资产,已经跌出了极高的性价比,正等待轮动补涨。

你如果还不换思维,死守着已经涨过一轮的热点不放,

那你就像是"穿着短裤硬抗寒流"——换季不换仓,结果只能是自己冻感冒。

"老登资产"虽然涨得慢,但方向绝对没错。你看:

- 银行、保险、消费板块,已经调整了整整两三个月;

- 白酒板块的股息率,已经来到了历史高位;

- 汇金公司再次出手增持,底部筹码正在被悄悄吸收。

主板就是这样,涨得慢,但底盘够硬。

只要你有耐心等,一旦轮动到这些板块,那就是"集体爆发"的行情。

很多人看到科技股涨了一年,心态彻底崩了:

"我是不是错过了一波大行情?"

"现在追进去还来得及吗?"

老观告诉你:别做梦了。

你在底部的时候不敢买,就别指望在高位还能吃到肉。

前面吃肉的人又没喊你一起,现在凭什么要你这个后来者来买单?

现在高位科技概念股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潜在收益。

你再追进去,就是妥妥的"情绪接盘侠"。

还不如沉下心来,挖掘那些还没有涨过的低位蓝筹,以及滞涨的科技细分板块:

医疗、新能源、证券、运营商……

要知道,还有50%以上的科技股,其实压根没怎么涨。

别光盯着市场上"最热的",真正能让你赚到钱的,

从来都是"在冷清时播种,在喧哗后收割"。

很多人亏钱,不是因为没有技术,而是因为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被别人的观点带着跑。

今天老观想送大家一句话: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也永远看不懂你理解范围之外的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节奏:

- 有人喜欢快进快出,就去看短线博主;

- 有人追求稳健增值,就去研究慢线逻辑;

- 有人梦想一夜暴富,那你就得做好承担暴亏的准备。

市场不是学校,别人的观点也不是作业,没人会为你的投资决策负责。

选择你看得懂的,投资你信得过的,用自己的钱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这才是最清醒、最靠谱的投资方式。#头条创作嘉年华#

来源:足智多谋I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