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翊鸣太牛了!单板坡障连做反向1980,世界首个突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2 09:10 1

摘要:10月9日,北京冬奥会金牌得主苏翊鸣,在坡面障碍技巧训练中成功做出“背靠背1980度空翻”,成为首次做出这一动作的运动员!

10月9日,北京冬奥会金牌得主苏翊鸣,在坡面障碍技巧训练中成功做出“背靠背1980度空翻”,成为首次做出这一动作的运动员!

不少人直呼:这也太厉害了吧?苏翊鸣这是把单板滑雪的极限又往上抬了一个档次!

可能有人会问,“1980度”“背靠背”这些词听着太专业,到底难在哪?

首先,1980度就是在空中转体5圈半——想想看,咱们平时原地转两圈都晕,人家在空中高速旋转5圈半,还得精准控制身体,落地时不能晃一下,这难度已经够高了。

而“背靠背”更狠,是在一次滑行里,连续闯过两个跳台。

第一个跳台用“反脚”(也就是不习惯的脚在前)转5圈半,第二个跳台马上换成“正脚”(习惯的脚在前)再转5圈半,两次加起来一共11圈旋转!关键是,之前不是没人能做高难度转体。

有些运动员能在单个跳台完成1980度,甚至更高的2160度(6圈),但没人能把两个高难度转体“连起来” 。

就像有人能单腿跳10米,却没人能左右腿交替各跳10米还不摔跤——苏翊鸣就是第一个做到的人。

更绝的是,他两次落地都特别稳,没有出现雪板侧滑的情况。

懂滑雪的都知道,“落地稳才算真的成”,很多人就算能完成转体,落地时稍微没控制好,整个动作就不算成功。

苏翊鸣这波操作,直接把“连续高难度转体+稳定落地”的组合给解锁了,说是单板滑雪领域的“重大突破”,一点都不夸张。

苏翊鸣能完成这种世界顶级动作,不是“突然爆发”,而是从小就朝着这个方向拼出来的。

他是2004年出生的,打小就跟着爸妈在雪道上玩,那时候滑雪对他来说还只是休闲,但玩着玩着就入了迷,甚至跟家人说“我想当单板王”。

别的小孩可能只是随口说说,他却把这句话当成了目标。

2018年,14岁的苏翊鸣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成功入选中国国家单板滑雪坡面障碍与大跳台集训队,正式从“业余爱好者”变成了职业运动员。

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他代表山西队出战,一下拿了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坡面障碍技巧两个冠军,成了国内雪圈的“潜力新星”。

2021年,他第一次站上国际赛场——单板滑雪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直接拿下冠军!

这不仅是他个人首个国际冠军,更是中国男子单板滑雪的“首个世界冠军”,打破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零突破”。

2022年北京冬奥会,17岁的他更是“一战封神”。

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以182.50的高分夺金,还拿了坡面障碍技巧的银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

那时候他用的1800度转体(5圈),已经是当时的顶级难度。

可苏翊鸣没停在“冬奥冠军”这个头衔上,反而一直盯着更高的目标。

光看成绩会觉得“苏翊鸣太顺了”,但其实他的追梦路全是伤和痛。

小时候一次滑雪训练,他被身后的“火箭人”(一种滑雪辅助设备)撞倒,腿直接严重骨折。

医生建议用“非手术治疗”,可苏翊鸣那时候已经练出了结实的腿部肌肉,治疗过程比普通人难好几倍——光是保持固定姿势、忍受疼痛,就需要极大的毅力。

换做别的小孩,可能早就哭着说“不滑了”,但他没放弃,硬是咬着牙扛了过来。

还有一次更危险的受伤,他的大腿骨伤得特别严重,家里人去医院看他,姥爷刚看到片子就因为太震惊晕倒了。

医生甚至跟他说,如果恢复不好,可能就没法再进国家队,更别说参加比赛了。

那时候他还被媒体称为“天才滑雪少年”,突然面临“可能告别滑雪”的打击,换谁都得慌。

苏翊鸣妈妈没说“要不别练了”,反而找来了他同学的留言册——里面全是同学们的鼓励,有人说“你一定能好起来,继续在雪道上发光”,有人说“我们等着看你拿冠军”。

就是这些温暖的话,加上妈妈一直跟他说“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

苏翊鸣的成功,除了自己能拼,还离不开爸妈的“特殊支持”——不是天天盯着训练,而是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和信任。

他爸妈的教育理念特别通透,不搞“过度保护”,也不逼他“必须拿冠军”,而是让他自己选路,然后全力支持。

比如当初他决定放弃其他爱好,专心练滑雪时,爸妈没有反对,反而跟他说“只要你想清楚,我们就支持你”。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冬奥会期间——别的运动员家长可能会守在赛场外紧张到不行,苏翊鸣的爸妈居然去海南旅游了!

后来有人问他们为啥这么“心大”,他们说:“滑雪是高风险运动,孩子每天都在挑战极限,我们要是再给压力,他会更紧张。不如让他安心比赛,我们也放松,这样他才能发挥得更好。”

其实他们不是不关心,而是把关心藏在细节里。

苏翊鸣每次训练结束,妈妈都会让他报个平安,确认他没受伤;冬奥会前,妈妈还给他写了封家书,里面说“小苏,你最该感谢的是一直没放弃的自己,别想输赢,好好享受比赛就好”。

苏翊鸣让人佩服的,不只是“敢拼高难度”,还有“会拼”——他特别懂怎么科学训练,不做“无用功”,也不拿身体开玩笑。

就说这次“背靠背1980”,很多人只注意到“11圈旋转”,却没发现一个关键细节:他的抓板姿势。

他用的是“IndyCrail抓板”,简单说就是左手抓雪板前刃、左腿绷直。

懂滑雪的人都知道,这个姿势特别难:既要对抗旋转时的巨大离心力,防止身体歪掉,还得在两个跳台之间快速切换发力手(从反脚换到正脚)。

还有他的训练节奏——每天只练10次。

可能有人觉得“10次太少了,是不是不够努力?”其实恰恰相反,这是他保护自己的聪明办法。

单板滑雪高速旋转时,人的“内耳前庭”(负责平衡的器官)会承受很大压力,练多了容易出现慢性损伤,比如一直头晕、站不稳。

之前有个滑雪爱好者为了练1080度转体(3圈),一天摔了20多次,最后晕到没法站在雪板上,歇了半个月才恢复。

苏翊鸣很清楚这点,所以他不盲目堆训练量,而是把每一次训练都做到位,保证动作质量的同时,也不让身体过度消耗。

苏翊鸣从不是个“满足于现状”的人,他一直在跟着单板滑雪的“难度进化”往前走,甚至想推着这个项目往前冲。

2025年5月,他在训练中第一次成功完成2160度转体,正式加入了全球少有人能进的“2160俱乐部”。

当时他还发了条视频,配文说“2160送给21岁的自己,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把生日和新突破绑在一起,看得出来他对滑雪的热爱有多深。

才过了5个月,他又拿出了“背靠背1980”这个世界首个的动作。

现在的苏翊鸣,才21岁,未来还有很多可能。

他已经成了中国单板滑雪的“名片”,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但他还是那个爱滑雪的少年。

不管他走多远,我们都会记得这个21岁的中国少年,用一次次突破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勇敢拼搏,努力就不会白费,青春就会有不一样的色彩!

来源:绿茵风采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