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漠表面的沙子,其实只是地球皮肤上的一层“浮土”。拿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它的平均沙层厚度也就几十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过三四百米。别看它一眼望不到头,沙子下面可是实实在在的地壳结构。
如果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全挖空,底下到底是啥?是不是一片石头地?还是藏着地下水、远古生物化石,甚至埋着失落文明?
咱们常说“沙海无边”,可这“海”底下真不是空的。科学家早就用钻探、遥感和地震波技术摸清了不少真相。
沙漠表面的沙子,其实只是地球皮肤上的一层“浮土”。拿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它的平均沙层厚度也就几十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过三四百米。别看它一眼望不到头,沙子下面可是实实在在的地壳结构。
这一层沙子大多是风化的岩石碎屑,被风一点一点搬运堆积而成,时间跨度动辄几百万年。而在这层“沙毯”之下,首先是古老的沉积岩层,比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
这些岩石可不是平白长出来的,它们是几千万年前河流、湖泊甚至浅海留下的“老底子”。青藏高原隆起之前,这片区域还曾是湿润地带,有水有植被,后来气候变干,水退沙进,才慢慢成了今天的模样。
再往下走,就到了更深层的秘密了。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地下,科研人员通过地震勘探发现,存在巨厚的沉积盆地,有的地方沉积层厚达上万米。这些层层叠叠的岩层里,不仅藏着石油和天然气,还有大量的盐类矿物。
比如塔里木盆地深层就有丰富的钾盐、石膏和岩盐沉积,这些都是古代封闭湖泊蒸发后留下的“结晶遗产”。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明确指出,西北干旱区地下盐类资源储量可观,部分已进入开发阶段。
更值得一提的是地下水。很多人以为沙漠底下没水,其实不然。在河西走廊以西的沙漠边缘,存在着规模巨大的地下含水层,被称为“古地下水系统”。
这些水是数万年前气候湿润时期渗入地下的,现在仍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流动。虽然不能随便开采,但它确实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那会不会挖出恐龙骨头或者史前人类遗迹?还真有可能。新疆吐鲁番一带的沙漠下就出土过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包括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在鄯善县附近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和骨骼化石,证明这一带曾经是植被茂密、水源充足的生态区。
而在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考古学家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和人类活动痕迹。这些证据说明,今天的死亡之海,在遥远过去可能是生机勃勃的栖息地。沙子就像一层天然的“时间封印”,把那些古老的故事严严实实地盖住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沙漠底下都一样,世界上不同沙漠的地质背景差异很大。撒哈拉沙漠下面有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也有大型含水层;阿拉伯沙漠则覆盖在厚厚的碳酸盐岩平台上,底下蕴藏着世界级的油气田。
而像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沙漠,地表沙层薄,直接下面是坚硬的红土地层。中国的沙漠大多位于大型内陆盆地中,受天山、昆仑山等山脉抬升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环境。
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地质志》系列丛书详细记录了各沙漠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表明这些区域不仅是沙的世界,更是地球演化历史的“活档案”。
沙漠地底其实也有生命,别以为只有骆驼能在上面走,地下微生物才是真正“狠角色”。科学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300米处采集岩芯样本时,发现了耐高温、耐盐碱的嗜极微生物。
这些微小生命靠地热或化学反应维持生存,不依赖阳光,属于典型的“深部生物圈”成员。这类发现对研究地球生命极限和外星生命可能性都有重要意义。
2018年,《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由中国科学院主导的研究显示,塔里木盆地深层沉积物中存在活跃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已经在此存活了数十万年甚至更久。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了挖空沙漠沙子,不会看到一个空洞洞的地球肚皮,反而会揭开一部厚重的“地球日记”,下次接着聊。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向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