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能增值,签到抢拍就赚米,分享还能致富”—— 当这三句口号在社交圈里频繁刷屏时,“易惠猫” 这个名字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彼时,生产型交易正掀起热潮,艾兴合、悠然境、树拍等主打抢拍模式的平台已积累不少关注,而 “易惠猫” 凭借更诱人的收/益承诺,短短时间内就聚
“消费能增值,签到抢拍就赚米,分享还能致富”—— 当这三句口号在社交圈里频繁刷屏时,“易惠猫” 这个名字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彼时,生产型交易正掀起热潮,艾兴合、悠然境、树拍等主打抢拍模式的平台已积累不少关注,而 “易惠猫” 凭借更诱人的收/益承诺,短短时间内就聚拢了 20 万注册用户,创下超 10 亿元的半年交易额,成为赛道里的 “黑马”。
可这份热闹背后,却藏着不少让人不安的细节:一年换 3 个注册地,号称 20 万用户却仅 3 人缴纳社保,看似红火的交易中实际商品流通不足 20%…… 山东的李女士就是被 “充 5 万返 10 万,拉 3 人月入过万” 吸引入局的用户之一,她不知道,自己踏入的或许不是 “致富捷径”,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 “击鼓传花” 游戏。
山东的李女士,就是被 “充 5 万返 10 万,拉 3 人月入过万” 这句宣传打动的用户之一,最终成为易惠猫 20 万注册用户中的一员。但她从未察觉,自己信任的这个平台,在短短一年里已悄悄更换了 3 个注册地,像打游击战般辗转多地。
故事要从 2024 年 12 月说起。当时,浙江易惠猫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对外宣称主打 “数字化易货”,做企业间的商品置换生意。可仅仅 3 个月后,这家公司就突然迁至山东菏泽,更名为山东易惠猫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程亚丹持股 99%,成了平台绝对的 “话事人”。
到了 2025 年 7 月,广东易惠猫数贸科技有限公司紧接着成立;仅一个月后,“易惠猫(珠海横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又悄然注册。从长三角的杭州,到山东菏泽,再到珠三角的广东、珠海,一年三次跨省变更注册地,这样的操作在正常企业经营中极为罕见。更蹊跷的是,这个号称拥有 20 万用户的平台,实际为员工缴纳社保的人数仅 3 人,连宣传数据的零头都不到。
通常来说,企业频繁 “搬家”,要么是战略方向大幅调整,要么是想避开监管视线。而易惠猫的 “转向”,早在 2025 年中期就已露出端倪 —— 它彻底放弃了最初的正规易货业务,转而推出 “消费 + 竞拍 + 拉新” 的全新玩法。
今天,我们就一步步拆解 “易惠猫” 的发展历程、交易数据与商业模型,揭开它高收/益噱头下的真实面目。
一、易惠猫的发展轨迹:传奇包装下的重重疑点
若只看表面,易惠猫的成长像极了 “草根逆袭” 的励志故事:从杭州起步,借电商之都的区位优势打响初期品牌,再快速扩张用户规模。但细究细节便会发现,这条轨迹上布满了令人费解的疑点。
首先是运营主体的频繁变更。2024 年 12 月,浙江易惠猫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注册,依托当地电商与数字产业的氛围,为平台镀上了一层 “创新企业” 的光环。可不到一年,2025 年 3 月,公司就迁至山东菏泽并更名,从 “浙江系” 摇身变成 “山东系”,控制权完全落入程亚丹手中。
其次是模糊的 “信用背书”。平台曾多次对外强调 “有上市公司背景”,以此打消用户顾虑、获取信任。但当用户追问 “具体关联哪家上市公司”“合作深度如何” 时,平台却始终含糊其辞,既不提供具体企业名称,也不公示合作协议,让 “上市公司背景” 成了一句空泛的口号。
更令人意外的是它的 “病毒式传播”。不同于传统电商砸米做广告的推广模式,易惠猫没花多少营销费用,却实现了用户量的爆发式增长。核心秘诀,就是一套 “抓人心” 的会员与推广机制:先用 “静态收/益”(不用拉新也能赚米)吸引普通用户入局,再用 “动态收/益”(拉新越多赚得越多)激励老用户疯狂拓客,慢慢织成一张庞大的销售网络。
2025 年中期,易惠猫彻底 “改头换面”,放弃传统易货业务,转型 “消费增值 + 竞拍游戏 + 社交裂变” 模式,还推出了 “充 1 送 1” 的竞拍项目。具体规则是:用户消费 1 元得 1 积分,积分可兑换 2-4 倍消费额度参与竞拍,平台承诺 “每期订单价值增长 5.2%”,其中 2% 是静态收/益、2% 是推广奖励,剩下的 1.2% 归平台所有。
这套模式迅速点燃市场热情:截至 2025 年 6 月,注册用户突破 20 万,月均新增超 5 万,日均交易场次超 3 万笔;2025 年上半年累计交易额超 10 亿元。可亮眼数据背后,却是 “虚多实少” 的真相 —— 实际流通的商品不足 20%,大部分 “交易” 只是平台内的虚拟数字流转,没有真实的商品交付。
资金层面的风险更值得警惕。用户参与竞拍需缴纳 10% 保证金,且消费额度不能即时兑现,这让大量资金沉淀在平台账户中。据内部数据显示,平台现金流周期长达 30-60 天,意味着用户的米会在平台停留 1-2 个月,期间存在被挪用支付前期用户收/益的极高风险。
二、易惠猫的商业模型:拆解“赚米游戏”的运作逻辑
1. 核心逻辑:积分 - 额度 - 竞拍的循环陷阱
积分获取:用户在 “优选区” 消费,遵循 “1 元 1 积分” 规则,积分可兑换商品或激活竞拍资格。但平台暗藏 “积分每月自动贬值 5%” 的条款 —— 这并非 “规则”,而是 “陷阱”,目的是倒逼用户尽快花掉积分,避免用户持分观望,确保资金持续在平台内流转。
额度放大:积分能激活 2-4 倍消费额度,竞拍尾单用户还能额外获 5 倍额度。比如用户花 1000 元消费,能拿到 2000-4000 元的 “虚拟额度”,这种 “本金翻倍” 的错觉,成了吸引用户持续投入的关键。
竞拍机制:“生产区” 主打 “5.2% 周期增长”,用户需用额度券参与竞拍,成功后可选择 “提货”(获 5 倍额度)或 “委托寄售”。但平台会通过控制寄售数量、自动回收未售出订单等手段,刻意营造 “交易活跃” 的假象;且竞拍商品多为劣质品,比如标价 1000 元的被子,供货价仅 200 元,质量远低于市场价。
2. 盈利方式:多渠道 “收割” 用户与商家
会员费:设置 V1-V5 五个会员等级,年费从 999 元到 19800 元不等。高等级会员可享 “优先竞拍”“手续费折扣” 等权益,本质是用 “特权” 诱导用户付费升级。
供应链金融:向供应商提供账期融资,利率 8%-12%,但资金来源并非平台自有资金,而是用户缴纳的竞拍保证金 —— 用用户的米给商家放贷,一旦出现坏账,最终风险仍由用户承担。
广告与数据服务:向入驻商家收推广费,还基于交易数据卖行业报告,2025 年这类收入占比约 15%,属于平台少数 “合规性较高” 的收入,但体量远不足以支撑高额收/益承诺。
3. 社交裂变:金字塔式的拉新体系
分销制度:采用 “三三滑落” 规则,用户直推 3 人可升级 V1,享团队业绩 10%-40% 分红。为冲击更高等级、拿更多分红,用户会疯狂拉新,形成 “上层赚下层米” 的金字塔结构,与此前被查处的 “拼拼有礼” 模式高度相似。
宝库分红:设置银库、金库、钻库等级别,用户需 “积星” 升级,每日按平台销售额拿分红;若积星不足则降级,以此强制用户持续活跃 —— 要么消费,要么拉新,否则就会 “亏米”。
4. 风险控制:锁住资金的 “隐形枷锁”
积分贬值:每月 5% 的贬值率,本质是 “变相催促消费”,避免用户资金沉淀。
提/现限制:设置 “满 5 万提/现” 门槛 + 30% 手续费,大幅延缓资金流出速度。比如用户要提/现 5 万元,实际只能拿到 3.5 万元,且需攒够 5 万才能申请,相当于把用户资金 “锁” 在平台。
数据监控:实时追踪推广链路,动态调整分红比例。比如某团队拉新放缓,就提高其分红比例刺激拓客,确保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维持 “资金池” 的流入大于流出。
三、大白话解读:易惠猫 “赚米游戏” 三步走
1.花米买 “入场券”:在 “优选区” 花 1000 元购物,得 1000 积分。平台说 “积分 = 米”,可兑商品可竞拍,但积分每月贬 5%,你不赶紧用,手里的 “券” 就越来越不值米。
2.“券” 变 “虚拟米”:1000 积分能换 2000-4000 元额度,平台还承诺 “每期涨 5.2%”,2% 躺赚、2% 拉新奖。李女士就是这么心动的:“花 5 万得 10 万额度,每月躺赚 1000,看着太划算。”
3.竞拍容易提/现难:想用额度竞拍?先交 10% 保证金。拍中了要么提走劣质商品,要么等平台 “寄售”。等你想把米拿出来,才发现规则早变了:“满 5 万才能提,还要扣 30% 手续费”—— 你投入的zi金,早就成了平台手里的 “筹码”。
文章编辑:wsy-abing
特别声明:以上数据通过互联网公开信息进行分析的商业模式和数据,小编不承担任何数据真实性责任,小编不参与任何分析的项目运营,也不收费推广项目,不做项目私下评估。(以上分析仅作为开发需求者的模式案例参考作用,如有违/规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
来源:阿兵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