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5年4月17日,日本马关(今下关市)春帆楼内,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颤抖着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将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永久割让日本。这份条约不仅撕裂了中国领土,更开启了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噩梦。从条约签订的屈辱细节,到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手段,再到19
1895年4月17日,日本马关(今下关市)春帆楼内,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颤抖着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将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永久割让日本。这份条约不仅撕裂了中国领土,更开启了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噩梦。从条约签订的屈辱细节,到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手段,再到1945年受降仪式的历史性时刻,这段历史深刻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春帆楼之耻:《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4年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相继沦陷。面对日本“不割地不罢兵”的威胁,清政府被迫派李鸿章赴日求和。1895年3月19日,73岁的李鸿章携子李经方及美国顾问科士达抵达马关,入住引接寺。谈判桌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抛出早已拟定的条款: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李中堂的马关之行可谓受尽屈辱。3月24日,李鸿章在返回住所途中遭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枪击,左眼下方中弹。事件引发国际舆论谴责,日本为避免被贴上“野蛮”标签,被迫将赔款减至2.3亿两(含赎辽费3000万两),但仍坚持割地条款。
4月17日,李鸿章在春帆楼二楼会议室签署条约。据随行秘书罗丰禄记载,李鸿章“面色惨白,手抖如叶”,在条约第2条“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第3条“割让澎湖列岛”处反复停顿,最终含泪画押。签约后,他哀叹:“此生不能复见太后,唯以此头颅保全国土。”
条约签订后,台湾民众掀起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25日,丘逢甲等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唐景崧为总统,誓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然而,6月2日,清廷代表李经方与日本总督桦山资纪在基隆海面日舰“横滨”号完成交接,台湾正式沦为日本殖民地。
血泪五十年: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手段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以“同化”为名,行“灭种”之实,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重压迫彻底改造台湾社会。
1895年6月17日,日本在台北举行“始政式”,设立台湾总督府,总督由天皇任命,集行政、立法、司法权于一身。首任总督桦山资纪宣称:“台湾是日本南进的基地,必须彻底日本化。”
随即日本在台湾建立建立严密警察制度,警察可随意搜查民宅、逮捕异议者。1901年,台中厅警察以“反日言论”为由逮捕12名知识分子,其中7人被处决。1915年西来庵事件中,日军镇压导致1.1万台湾人死亡,创下殖民时期单次事件死亡纪录。
经济掠夺和压榨也随即展开。通过“土地调查”强占农田,1898—1903年,全台30%耕地被日本财阀或移民占有。台中雾峰林家失去1200公顷土地,家族成员林献堂被迫赴日求学以图复国。
实施鸦片、食盐、烟酒、樟脑专卖,1905年鸦片专卖收入占总督府财政15%。台南农民陈澄波因私藏食盐被处以“斩首示众”,其子陈进财后来成为画家,以《台湾风景》系列控诉殖民统治。强制种植甘蔗、稻米供日本工业原料,1937年台湾产糖量达45万吨,全部运往日本。同时,禁止台湾发展重工业,导致台湾经济长期依附日本。
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和神道渗透,妄图将台湾的文化彻底日化。1896年颁布《台湾公学校令》,强制日语教学,违者处以罚款或监禁。台南教师赖和因用闽南语授课被解职,后以小说《斗闹热》揭露殖民教育本质。修建神社88座,要求台湾人参拜。1937年颁布《国民精神动员令》,强制台湾人改用日本姓名,高雄陈姓家族因拒绝改名,全家被流放至小笠原群岛。教科书删减中国历史内容,将郑成功描绘为“海盗”,称台湾历史始于日本“发现”。1943年台中一中历史考试题为“台湾何时归属日本?”,答“1895年”者得零分,答“自古以来”者得满分。
日本殖民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大大小小的起义不下几十次,涌现了丘逢甲、刘永福、徐骧、姜绍祖、简大狮、余清芳、莫那鲁道等抗日英雄。
中山堂之光:1945年台湾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中国。10月25日,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受降仪式,这场持续40分钟的典礼,终结了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派遣第70军军长陈颐鼎率部登陆台湾,配备20余艘军舰及登陆艇,美国太平洋舰队提供掩护。10月1日,空军张廷孟单机飞抵台北,强行在总督府升起中国国旗,安藤利吉总督被迫同意。
台湾各地成立“台湾光复运动委员会”,基隆码头工人拒绝为日军搬运物资,高雄渔民自发护送中国军舰入港。10月10日,陈颐鼎专列从基隆驶向台北,30公里路程因民众夹道欢呼走了4小时。
9时许,中国受降主官陈仪等就座,日本投降代表安藤利吉等5人脱帽鞠躬,呈交军刀。9时30分,安藤在《降书》上签字盖章,陈仪随即宣读受降令:“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10时,陈仪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告:台湾“所有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仪式结束后,中国国旗在总督府前缓缓升起,围观民众齐唱《松花江上》,不少人泪流满面。
公会堂外,10万民众挥舞国旗,高呼“中国万岁”。日据时期被迫改名的“松山”“锦州”等地,迅速恢复“大稻埕”“艋舺”等旧称。
行政接管委员会由民政处长周一鹗任主任委员,负责接管省级机构33个,包括财政、教育、交通等部门。
军事接收委员会由陈仪兼主任委员,各军兵种主官任委员,下设陆军、军政、海军、空军、宪兵等组。驻台部队方面,陈孔达的第70军负责台湾北部,黄涛的第62军负责南部。第62军分三个梯队于10月16日起由越南出发,陆续在高雄、台南等地登陆。张伯爵任台湾南部第22地区空军司令,林文奎任北部第23地区空军司令,在张廷孟率领下于9月中旬率先飞台,分驻台南、台北。
陈仪作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负责接收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实施。他提出“工商不停顿,行政不中断,学校不停课”的方针,尽量减少接收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11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颁布《国语(普通话)推行办法》,同时允许闽南语、客家话教学。1946年,台南孔庙举行战后首次祭孔大典,参与者达3万人。
经济重建随即展开,接收日本在台企业3200家,包括台湾电力、台湾银行等。1947年,台湾大米产量恢复至战前水平,结束“饥饿殖民”时代。
《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台湾光复,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篇章之一。台湾的割让与回归,证明没有强大的国防,任何条约都可能是废纸。日本的文化同化政策失败,也直接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从乙未战争到台湾光复,两岸同胞始终血脉相连,任何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
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更应铭记: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正如1945年受降仪式上陈仪所言:“台湾今日始重归祖国怀抱,此乃千秋万代之盛事!”这一盛事,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永远闪耀。
来源:东岭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