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妻子马佩璋和两个女儿分隔两地,漫漫长夜,他常常半夜唤醒副官和警卫陪他下棋,弄得身边人员疲惫不堪。
1930年的南宁,陆氏花园里,白崇禧正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这位刚率领部队将滇军赶出广西的桂系名将,虽然志得意满,却难免感到寂寞。
与妻子马佩璋和两个女儿分隔两地,漫漫长夜,他常常半夜唤醒副官和警卫陪他下棋,弄得身边人员疲惫不堪。
一位名叫许辉生的副官看出了上司的寂寞,便想方设法讨好。先是找来南宁风月场所的知名佳丽,却被白崇禧嫌弃“身份不明”;后又介绍良家女子,白仍不满意。
出乎意料的是,许辉生最后竟然将自己的未婚妻王氏献了出来。
年轻貌美的王氏,小家碧玉,身家干净。
面对这位送上门的佳人,白崇禧一改往日“坚持不纳妾”的态度,迅速在住所旁安排了一栋小别墅,夜夜留宿。
作为回报,许辉生很快被提拔为广西某边城的警备司令官。
这一安排,既是对许的答谢,也为避免两人日常相见的尴尬。
用未婚妻换取前程的交易,就在众人心照不宣的沉默中完成了。
白崇禧与王氏的同居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更令人意外的是,王氏竟然为白崇禧生下了一个儿子。
当时已37岁的白崇禧只有两个女儿,得子后大喜过望,连连夸王氏“立下了大功”。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远在香港的马佩璋得知丈夫“别墅藏娇”还生下孩子的消息后,立刻收拾行装,毫不犹豫地直奔南宁。
马佩璋回到南宁的场面,充满了戏剧性。
据描述,当白崇禧还在院子里浇花喂鱼,副官领着王氏进门时,马佩璋拎着包从香港直接杀了回来。
出人意料的是,她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径直走进书房,关上门后只传出一句话:“你只能选一个。”
这一刻,白崇禧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妻子的厉害。他本以为会面临一场狂风暴雨,却没想到妻子如此冷静。
马佩璋清楚地给出选择:孩子由她来抚养,但白崇禧必须与王氏了断。
她还一针见血地戳中丈夫的软肋——“这事不能传出去,名声最要紧”。
马佩璋并非普通女子。她是桂林官宦人家的女儿,天生有种大管家的气场。
当年22岁的她因父亲择婿标准严苛——必须是有权势的年轻回教徒,才等到与白崇禧的婚姻。
他们的婚姻始于1925年2月27日,白崇禧曾在新婚之夜许诺:“我只爱你一个人,此生绝不纳妾。”
面对丈夫的背叛,马佩璋展现了惊人的决断力。
她很快与白崇禧达成协议:王氏必须离开,孩子留下,取名白先道,对外宣称是马佩璋亲生的长子,从此白家任何人不得再提王氏。
处理王氏的方式,马佩璋展现了惊人的宽容与智慧。
她没有责罚王氏,反而自掏腰包,给了王氏余生足够的保障,只要求她不再纠缠白崇禧和孩子。
对于这个同父异母的孩子,马佩璋视如己出。她将孩子抱过来自己抚养,并严格要求家人不得轻慢他。
马佩璋深知,在这场家庭危机中,保住丈夫的名声就是保住全家的未来。
她对白崇禧说:“手下人怎么看,上头怎么看,名声不能有半点污点。”
白崇禧对妻子的处理方式感到震惊。本以为会大闹一场的他,发现妻子竟然如此冷静果断,不失风度地解决了这场危机。
事后,马佩璋还亲自去教王氏如何坐月子。
在外人看来,这是何等的宽容与大度,但白崇禧心里明白,妻子此举实则是为了彻底斩断他与王氏的联系。
经此一事,白崇禧对妻子马佩璋产生了新的认识与依赖。他原本以为妻子会哭闹,却发现她如此沉着果断。
此后数十年,白崇禧再未传出出轨之事。
马佩璋则变得更加精明。她暗中嘱咐白崇禧的参谋吴祖堂:“我不在他身边的日子,你听到风声可要看紧白先生。”
在之后的岁月里,马佩璋为白崇禧又生了七个孩子,其中六个是男孩。
她再也不与丈夫分开住,即使逃难也拖家带口跟着走,从重庆到桂林,再到香港,她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这个家不能散。”
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后来回忆,他的母亲有着“不动声色的厉害”。抗战逃难时,她一个人带着八十口人,一个都没落下。
1962年12月4日,马佩璋在台湾病逝,终年59岁。
失去妻子的白崇禧悲痛万分,血压直飙两百。按照回教习俗,他带着儿孙为妻子走坟,整整49天,风雨无阻地绕着坟墓诵经。
马佩璋的离去,让白崇禧失去了精神支柱。曾经叱咤风云的“小诸葛”,在妻子去世后,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仅仅四年后,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也在台湾去世,结束了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白崇禧与马佩璋的九个孩子(包括马佩璋亲自抚养的王氏所生的儿子白先道)在复杂的时代里成长起来。
他们的儿子白先勇后来成为著名作家,他在回忆母亲时写道:“她不是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我父亲对她有几分敬畏。”
马佩璋用智慧将一场婚姻危机转化为丈夫的敬重,在动荡的年代里,保住了家庭的完整,也赢得了历史的尊重。
来源:集美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