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几次最惨烈的围城战,困顿粮绝后甚至食人肉充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9:00 1

摘要:守军在粮尽援绝的困境中,依然选择死战到底,甚至以人肉为食,只为坚守最后的尊严。

中国历史上,围城战往往伴随着血腥与绝望。

守军在粮尽援绝的困境中,依然选择死战到底,甚至以人肉为食,只为坚守最后的尊严。

这些惨烈的战役不仅是军事史上的悲歌,更是人性与意志的极限考验。从睢阳保卫战到江阴八十一日,每一次围城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

**正文**

睢阳保卫战是唐朝安史之乱中的关键战役。

公元757年,张巡率领数千守军对抗十三万叛军,城中粮草耗尽后,守军甚至以人肉充饥。

张巡的坚守不仅延缓了叛军南下的步伐,更成为忠义精神的象征。

南宋末年的襄阳之战同样惨烈,蒙古大军围城六年,宋军在孤立无援中顽强抵抗,最终城破殉国。

明末的江阴八十一日更是悲壮至极,十万清军围攻小城,守军与百姓誓死不降,最终全城仅五十余人幸存。

这些战役中,守军的意志力超越了生理极限,甚至以极端手段延续抵抗。

睢阳之战中,张巡杀妾飨军,以人肉为军粮,守军啃食铜钱充饥,最终在弹尽粮绝后全军覆没。

襄阳之战时,宋军利用地形优势,多次击退蒙古军的进攻,甚至用火油麻布制成“人肉馒头”诱敌,最终因外援断绝而陷落。

江阴八十一日中,阎应元率领百姓用门板、棺材填塞城墙缺口,甚至以湿棉絮防火炮轰击,城破后全城军民死战不降,仅余53人。这些细节无不彰显守军的决绝与悲壮。

**结语**

围城战的惨烈不仅在于伤亡数字,更在于人类在绝境中的选择。

无论是张巡的杀妾飨军,还是江阴百姓的集体赴死,这些历史片段都展现了民族精神的坚韧与悲壮。

它们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而那些为信念献身的人,永远值得铭记。

来源:老刚历史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