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法分子将合成大麻素、苯丙胺类兴奋剂(如冰毒)等掺入其中,利用人们对零食的天然信任和“分享甜蜜”的社交习惯进行诱骗。
这不是普通的米
这是掷地有声的“警世良言”
这也不是普通的画
这是禁毒工作者
用指尖完成的“颗粒”艺术
当禁毒的主题
遇上米粒
经由染色的修饰与精心的铺排
在方寸之间
拼凑出这些
最需要被看清的毒品“伪装”
甜蜜陷阱:
当“零食”成为幌子
从外形到包装
仿冒日常零食和饮品
利用感官信任(外形、气味、口味)
与情感共鸣(怀旧、分享)进行伪装
降低初次尝试的心理防线
“巧克力”“饼干”
不法分子将合成大麻素、苯丙胺类兴奋剂(如冰毒)等掺入其中,利用人们对零食的天然信任和“分享甜蜜”的社交习惯进行诱骗。
“奶茶”“咖啡”
不法分子将冰毒、K粉(氯胺酮)、摇头丸(MDMA)等多种毒品混合,并添加香料、色素以精确模仿真实饮品的色、香、味。其包装与冲泡后的状态与正品几乎无异,是极具欺骗性的“毒害陷阱”。
“跳跳糖”
不法分子将冰毒、K粉(氯胺酮)等毒品制成粉末或微小颗粒,伪装成怀旧零食的包装。其名称和形态极具迷惑性,旨在降低青少年心理防备。
“果冻”
这类毒品主要成分为γ-羟基丁酸(GHB)或合成大麻素,被制成颜色鲜艳、包装花哨的胶状物,外形与普通食用果冻几乎无异。
作品以温暖的色调
复刻了我们最不设防的童年记忆
而这巨大的反差
本身即是最深刻的警示
罪恶总爱伪装成美好
诱惑常隐藏于日常
潮流阴影:
藏在“新潮”下的危机
常与派对、夜店社交“潮流”绑定
被错误宣传为
“时髦”“嗨”“上头”的工具
误导青少年追求所谓的“圈子文化”
“笑气”(N₂O)
虽未列入毒品管制目录,但其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与毒品无异。它常被不法分子宣传为“嗨气球”“潮流玩具”,在派对、夜店等社交场景中迷惑青少年,最终使青少年在愉悦的假象中身心崩溃。
“摇头丸”(MDMA)
常被制成色彩鲜艳、印有卡通或logo图案的片剂,伪装成“糖果”或“时尚标签”,在夜店、电音节等场合作为“快乐丸”传播。它通过过度刺激大脑造成短暂的极度愉悦和共情感,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生理透支。
“RUSH”
是一种主要成分为亚硝酸烷基酯的吸入式挥发性溶剂,通常封装于小巧的棕色玻璃瓶中。它被非法宣传为“助兴剂”或“性刺激剂”,在派对、夜店等特定亚文化圈子中滥用。长期使用会造成不可逆的视网膜损伤、周边神经病变,并显著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咔哇潮饮”“神仙水”
其主要成分为γ-羟基丁酸(GHB),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态中枢神经抑制剂,俗称“迷奸水”、“G水”。它们常被伪装成高端饮料或“情绪增强剂”,在派对、夜店等场合引诱受害者饮用。摄入后会迅速产生短暂的欣快感和眩晕,随即陷入意识模糊和昏迷状态。
“开心果”
并非坚果,而是一种含冰毒成分的合成毒品,常被制成颜色鲜艳、气味刺鼻的小药片或胶囊,以“时尚”“提神”为名在娱乐场所诱骗青少年。其毒性强烈,直接刺激中枢神经,导致极度偏执、幻听幻视和暴力冲动。
“蓝精灵”(氟硝西泮)
可溶于水且无色无味,让人昏昏欲睡、记忆缺失,是一种受严格管制的强效处方镇静安眠药,极易被非法投入饮品中,用于实施迷奸、抢劫等犯罪,俗称“约会强暴药”。
“彩虹烟”
烟管中混有多种化学合成毒品(如冰毒、K粉等)和工业染料。点燃后会产生绚丽彩色烟雾,以“新奇、好玩”的视觉假象掩盖其剧毒本质。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
包装如何炫目
对健康侵蚀的本质从未改变
它们依附于“潮流”
“娱乐”与“放松”的标签
侵蚀着不设防的心灵
微小巨毒:
方寸之间的致命威胁
以微小、隐蔽的物理形态
(如纸片、粉末、干草)存在
单位剂量毒性强烈
极易通过隐蔽渠道传播
接触少量即可造成严重危害
“迷幻蘑菇”
含裸盖菇素等致幻成分,其干品外形与普通菇类无异,常被鼓吹为“天然无害”,极具欺骗性。食用后产生幻觉、时空感知错乱,可能引发惊恐发作、自残等极端行为。
“小树枝”
是一种浸有合成大麻素的条状毒品,外观似短小的褐色树枝。其毒性数倍于传统大麻,且成分极不稳定,危害不可控。
“浴盐”
主要成分为甲卡西酮,外观常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状似浴盐或冰糖。其毒性数倍于可卡因,滥用会致中枢神经高度兴奋,产生强烈攻击性与自残倾向。
“毒邮票”(LSD)
是一种浸染有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的纸片状强效致幻剂,外观常印有卡通图案,形似小型邮票或贴纸。其仅微克级别剂量即可生效,并能通过皮肤接触吸收,隐蔽性极强。
最致命的威胁
往往存在于最小
最不起眼的角落
它们可能像一张邮票
贴在你的书本上
像一株干草混在香料中
其貌不扬却暗藏杀机
这需要我们用最大的警惕
去审视那些“微不足道”的陌生馈赠
伪善“药盒”:
“治病提神”下的成瘾陷阱
披着“药品”的合法外衣
拥有明确的医疗用途
但一旦脱离医嘱
为追求精神刺激而滥用
其成瘾性和危害性
与非法毒品无异
依托咪酯
是一种严格管制的短效静脉麻醉药,临床用于手术麻醉诱导。不法分子将其制成“烟粉”“烟油”通过电子烟等工具滥用。长期使用会造成认知功能严重受损、人格改变,具有极强的成瘾性。
芬太尼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其效力是海洛因的数十倍,临床仅用于严格控制的剧痛治疗。仅2毫克(相当于几粒盐)的剂量就足以使成人致死。
“止咳水”
含可待因或麻黄碱,是一种典型的处方药滥用。长期服用不仅无法治病,反而会导致成瘾、头晕、呕吐,严重损害肝肾功能,引发精神失常和呼吸抑制。
“聪明药”
并非真能提升智力,而是专指哌醋甲酯(利他林)、莫达非尼等受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它们被非法宣传为“学习法宝”,主要误导学生及高压从业者滥用。其通过强制透支大脑多巴胺系统产生短暂精神亢奋和专注假象,随之导致剧烈头痛、失眠、焦虑躁狂及心律失常。
非法“减肥药”
大多非法添加安非他明衍生物(如苯丙胺)、西布曲明或利尿剂。表面上抑制食欲,实则强烈刺激中枢神经,导致心悸、焦虑、失眠、抑郁,严重损害心脑血管和肾脏功能,滥用极易导致精神分裂和器官衰竭。
杜冷丁和吗啡
是严格管制、适用于晚期癌痛等剧痛治疗的阿片类强效镇痛药。但一旦滥用,成瘾性极强,危害巨大。
最危险的谎言
往往包裹着真实的糖衣
当毒品的面孔
不再是张牙舞爪的恶魔
而是化身为
“治愈咳嗽”“提神醒脑”
“帮助减肥”的白色胶囊或糖浆时
其欺骗性达到了顶点
它们窃取了人们对“药品”的信任
行的却是摧毁意志
透支生命的勾当
编 校丨邓希雅
审 核丨陈立超
签 发丨欧阳锋
来 源丨中国禁毒
来源:平安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