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还有人吹养猪大楼吗?都清醒了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18:32 3

摘要:有没有留意过一种现象?多年来在各种媒体自媒体上始终流行着一种赛博农业大爽文。它们一度刷屏互联网,透着一种先进的、发达的、科技感的气息,魅力逼人,颇具蛊惑力!

有没有留意过一种现象?多年来在各种媒体自媒体上始终流行着一种赛博农业大爽文。它们一度刷屏互联网,透着一种先进的、发达的、科技感的气息,魅力逼人,颇具蛊惑力!

这种赛博农业大爽文,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两类:关键词就是一个字——吹!

一种是往外面吹

比较常见的是鼓吹米国的农业工业化和规模化,大约都会吹到这个点:啊,你知道吗?一个米国农民就可以耕作2000多亩土地,再配个视频,画面中超大的农机冒着黑烟驰骋在蓝天绿海之间,看着就霸气,恨不得跪下来舔一声爸爸!此外,还有什么看多少多少年前,米国农民是如何种植土豆的?看多少多少年前米国农民是如何收获多少万吨土豆的?等等这种满脸陶醉、好像沐浴在北美阳光之下的自以为深刻的可怜且偏狭的认知。

殊不知这种殖民心态下的石油农业、化学农业、转基因农业已经病入膏肓,再不改变,势必走向穷途末路,我之前扒过一次米国大农业(扒一扒美国大农业)时间久了觉得有点不尽兴,改天换个角度我必得再扒一次。

还有一种是往里面吹。

比如说,我们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超大规模的设施农业,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蓝莓价格打下来了,只用了1年时间就把车厘子价格打下来了。自豪之情,唾沫星子都能飞出屏幕!车厘子多好吃啊,蓝莓便宜了不好吗?谁又能看得到其背后的水资源超采等生态隐患呢?这一点,我曾经在《争水夺命》这期视频中系统地表达过。

有心的朋友,应该都看出来了,无论是往外面吹还是往里面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巨!大!巨物崇拜!这是一种病!比如曾经花了1.7亿建成,又花1.5亿拆除的全球最大关二爷雕像!病理何其相似!

今天咱们聊的猪吹也是一样的尿性!典型的病状是,全球最大养猪大楼、东大把养猪干到世界前沿、云上猪场餐标比我高等等等等张口就来,恨不得自己也住进去吃一顿营养丰富的猪猪餐。

一直关注我的朋友,知道我也算是半个养猪人。此前我在聊养殖的时候,讲到过大型产业化猪场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今天我想结合一些养殖大楼的烂尾和废弃,从五个维度谈一下这些养殖大楼为什么必定会走向覆灭!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不同看法,还请理性客观地交流。

网络上鼓吹养殖大楼的论调,其底层逻辑是一种过时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唯生产力论”的混合体。它信奉规模、效率和控制,将活生生的猪仅仅视为生产蛋白质的“生物机器”,将养殖简化为一套可复制的工业化流水线。

这首先是对“复杂性自然再生产”的无知:传统家庭养殖是嵌入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循环。其产生的粪污量小,易于在周边土地消纳,形成“猪-肥-田”的有机闭环。这是一种低熵、分散、具有韧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而巨型养殖场或养殖大楼,是强行将数百万头生命集中在一个极小空间,这本身就是反自然反天道的。它人为制造了一个高熵系统,必须依靠巨大的能量输入(电力、饲料、药品)和废物输出(粪污、废气)来维持。所谓的“环保技术”,不过是试图用更复杂的技术手段,去解决由这种错误结构本身所带来的、更巨大的问题。

这就好比我们试图用一个巨大的空调去给一栋没有窗户的摩天大楼降温,而非直接建造一栋通风良好的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用技术解决方案去弥补系统设计缺陷”的愚蠢行为,其最终成本将高到无法承受。只不过,许多时候,这种成本并不被计为企业经营成本罢了!但当企业获利了解之后,这个代价必然由全民买单

传统家庭养殖生成的是可降解的、分散的、易于自然净化的污染。而大型养殖场创造的,是高浓度的、集中的、毒性更强的“火山”,污染性质发生了质变

比如,一座存栏十万头的养殖大楼,其每日产生的粪污相当于一个数十万人口城市的污水量,但其污染物浓度(COD、氨氮)远高于城市污水。这种“粪污炸弹”一旦处理系统出现任何故障(这在现实中屡见不鲜),或遭遇极端天气,其对区域水源、土壤和空气的毁灭性打击是传统散养望尘莫及的。慈利县XX希望的案例就是明证:一个“现代化”猪场的排污,足以摧毁一条河流。这哪里是环保?这是将分散的、可控的风险,集中成了系统性、毁灭性的风险

养殖领域,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兽药,一个是饲料添加剂。由于目前我国法规,并没有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以促生长为目的的抗生素,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抗生素在饲料中的滥用。

在高密度、高应激的养殖环境下,猪群免疫力低下,疫病传播风险呈指数级增长。管理者只能依赖超大剂量的抗生素和疫苗进行“药物维稳”。这直接导致了抗生素滥用,对公共卫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种模式,如同一个身体虚弱的人靠兴奋剂维持运动能力,最终只会彻底崩溃。

此外,养猪大楼是猪的“集中营”。而猪作为一种有复杂行为需求的智能动物,在这种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不仅关乎伦理,其带来的应激反应本身也会影响肉品质量和安全。一个以虐待生命为基石的产业,不可能是可持续和健康的。

当前一些超大型养殖场的倒闭和烂尾,正是上述系统性风险的现实表现。如慈利县东方希望······

这些项目高度依赖补贴等政策红利。一旦环保真正收紧、信贷政策调整或市场价格波动,其脆弱的资金链便会断裂。它们不是被市场竞争淘汰的,而是被自身巨大的运营成本和环境成本压垮的。

一场非洲猪瘟,可以让一栋养殖大楼“全军覆没”,而对分散的家庭养殖影响则相对有限。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整个食物供应链的巨大风险点

当然,有些上市猪企高度金融化,其牟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其在金融市场割下的韭菜,恐怕未必会跑到猪肚子里去。

2022年仅头部十大猪企便出栏生猪1.4亿头,约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25%;2023年这个数字便达到了恐怖的32.8%!配合逐年限缩的定点屠宰,不断扩大和巩固集中度

这种超高的集中度,自带超强的风控本能,在面临大感冒等特殊情况时,必然防疫过敏,迅速收缩产能。

举个例子,2018非洲猪感冒时期,下半年东北许多地方猪肉收购价低到4块一斤,许多中小养殖户忍痛割肉,清栏离场。而资本驱动的大企业对于保供给保产能并没有多大兴趣,相较之下,它们对于在价格谷底低价收储,待到来年高价出售的意愿则要高的多!

2019年初,果然猪价飙升。当年9月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迫不得已紧急发文保障生猪养殖,放宽养殖用地条件、简化用地手续。

总结

综合以上五点,我可以这么说,鼓吹养猪大楼,不仅是哲学方面的傲慢生态上的短视产业上的片面健康上的无知,在民生方面更是极其危险的。

这是一场由资本驱动披着‘现代化’外衣的深刻社会改造运动。它通过扭曲的补贴异化的游戏规则,系统性地清除了作为产业韧性基石的中小养殖主体,构建起了一个脆弱且反自然的巨大的猪形塔楼。

“你们引以为傲的养殖大楼,并不是农业科技的进步,而是一座用资本和技术堆砌起来的‘二师兄祭坛’。它以一种极其傲慢的姿态,试图用简单的工业逻辑征服复杂的生命系统,其结果必然是生态反噬、公共卫生危机和产业自身的崩溃。它将本该循环再生的有机物变成了难以处理的有毒废物,将本该健康生长的生命变成了依赖药物的病体。这不是通往未来的道路,而是一条通往生态和产业双重奴役的死胡同。真正的现代化,是尊重自然规律利用生态智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生命的现代化’,而不是这种冰冷、脆弱且最终会反噬人类的‘金融巨兽’。

来源:铁腿李寻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