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启幕。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承办。活动旨在探索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积极探寻创新发展路径,全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公众服
众多游客被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藏的颜家庙碑吸引 梁飞燕 摄
5月16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启幕。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承办。活动旨在探索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积极探寻创新发展路径,全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公众服务实现深度融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谢泱等领导出席。
第五批12家社区博物馆被授牌
主会场活动上,首先为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巷村社区博物馆、新城区八府庄园社区博物馆、阎良区北屯社区博物馆,宝鸡市凤县永生村社区博物馆,咸阳市长武县孝村社区博物馆、旬邑县吕家村社区博物馆,铜川市王益区东风社区博物馆、军台岭村社区博物馆,渭南市澄城县蔡袋村社区博物馆,汉中市西乡县钟家沟村社区博物馆,安康市宁陕县海棠园村社区博物馆、紫阳县蒿坪村社区博物馆等12家社区博物馆授牌。
第五批社区博物馆的授牌,标志着全省社区博物馆总数达到78家,意味着文博服务进一步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更贴近基层民众。陕西省文物局与省妇联联合推出的“禾苗驿站”计划同期启动,首批12家试点博物馆将通过“博物馆+学校+社区”联动模式,构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矩阵,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
“吉金·中国”
展示夏商周三代精品青铜器
活动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开幕。该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是“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三部及收官之作。
“吉金·中国”展在叙事时间上接续前两部展览(“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和“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并在前两部分别以彩陶和玉器为视角叙事的基础上,选择以青铜冶金技术和青铜文明的发展为视角。主题取自青铜器铭文中的“吉金”“中国”,旨在突出体现青铜器在早期王朝国家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支撑展览宏大的主题和叙事,选取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共51家文博单位的 341件(套)青铜器及相关文物,是近年来国内涉及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一次展示。
记者在展厅看到,该展览第一单元“技术·潮流”重在阐述青铜器的概念和制作工艺,勾勒中国冶金技术在受外来技术影响下加速发展,并与中原传统陶礼器结合创制出中国特有的青铜礼器,进而发展为彰显权力和身份地位的青铜礼器群的过程。第二单元“中心·四方”,分别从夏、商、周三代都城的“中心”层面和三代王朝所控制或影响的“四方”层面,阐释王朝文明逐渐影响四方的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第三单元“礼乐·中国”,展现了以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的礼乐制度与礼乐文明的渐趋形成。
展览不仅对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演进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还通过对文物的多维度解读,回应了大众对考古最新研究成果的热切关注与对自身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入探求。
西安碑林博物馆
“汉字书法碑林”展开放
近日,焕新开放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备受瞩目。北区场馆新增3.2万平方米展陈和公共服务空间,新、老馆区目前共展出2000余件珍贵文物,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活动当天,西安碑林博物馆“汉字书法碑林”展对外开放,该展览围绕馆藏600余件(组)石刻、书画、古籍、档案等展品,以汉字和书法的发展演变史、碑林的形成史为中心,彰显西安碑林作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地标,在守望历史、赓续文明中的重要意义。展览中,琉璃鸱吻、唐人写经、唐代印刷品、金代整拓《集王羲之圣教序》和宋、元、明刻珍贵古籍版本等珍贵文物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金代整拓《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色深重、拓工精细,1973年维修《石台孝经》时从碑身中发现,推测此拓本为金正隆五年(1160)整修西安碑林时所留,对比北宋拓剪裱本,文字虽有所缺失,但碑断之前整拓,仍十分珍贵。
此外,碑林博物馆还安排了现场书法展演、文创产品展示、社教活动展演、文物公益鉴赏和文物普法宣传等丰富的配套活动,吸引观众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围绕“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主题,邀请荣新江、安来顺、鞠德东、沈旸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5月定为“博物馆月”
开展521场次主题活动
备受瞩目的“翼览秦风·博享千年”项目落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双方未来将开通“空中文化走廊”,并在门票优享、云端微展览、海外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陕西文化“飞向云端”,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其中,即将共同推出的“东航机票+兵马俑门票”联合优享产品,能够让海内外旅客享受一站式购票体验。
与此同时,陕西省将5月定为“博物馆月”。省内各文博单位围绕博物馆日主题举办主题展览、社教活动、专题讲座、知识问答等521场次。西安市在大唐西市举办“博物馆日”西安主场活动,“一半烟火一半诗——长沙窑的生活美学”展等30余项原创展览、160余场次的社教活动和云端线上活动;宝鸡围绕麟游九成宫博物馆开馆举办系列活动;铜川策划“文物活起来+沉浸式体验”双主线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汉风廉韵——汉代廉政文化”展;延安联合12家文博单位举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服务当代社会,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线上以“共承文脉 再绘新篇”为主题拍摄的4集纪录片,通过策展人、非遗传承文物保护工作者、文创工作者、科技考古工作者的视角讲述文物“活”起来的背后故事;以“方寸揽千年 一馆藏万象”为主题的4集科普动画开启“打开“博物馆的新方式,呈现博物馆里的新看点;省文物局推出西安碑林博物馆线上新展初探直播。整体线上宣传活动融汇系列纪录短片、科普动画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内容,活动精彩纷呈,展现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来源: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