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的白鹿原,雨后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在蓝田县前卫镇将军村,秋收与秋播的序曲正酣,勾勒出一幅兼具田园野趣与乡愁意蕴的秋日画卷。
蓝田将军村:秋收画卷里的农忙诗与乡愁韵
文/王博
十月的白鹿原,雨后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在蓝田县前卫镇将军村,秋收与秋播的序曲正酣,勾勒出一幅兼具田园野趣与乡愁意蕴的秋日画卷。
田野里的“色彩交响”
漫步将军村,视线所及皆成景致。路边丛丛雏菊顶着白紫相间的花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脚边的草地上,红得透亮的落叶如大地埋下的“秋日印章”,为泥土增添几分俏皮。水渠旁的芦苇已泛出银白色,风过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季节的更迭;池塘里的秋荷褪去盛夏的浓绿,枯褐色的荷秆斜倚水面,残留的莲蓬却透出别样的诗意,引得摄影爱好者频频驻足。
金穗垂首绘秋色 古村新韵话乡愁
农忙时节的“丰收密码”
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掰下饱满的玉米棒,金黄的颗粒在阳光下闪着光。“今年雨水足,玉米长得比往年更瓷实!”村民王大姐擦着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不远处,翻耕过的土地泛着新土的清香,农人赶着时令播种冬麦,铁犁划过之处,留下一行行整齐的“希望轨迹”。据村支书介绍,今年全村玉米种植面积达800余亩,预计亩产较去年增长15%,冬麦播种也将在十月中旬全面完成。
新农村的“乡愁注脚”
如今的将军村,新农村建设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新式民居保留着关中民居的坡屋顶,门前的池塘和磨盘、墙角的农具堆,让“乡愁”有了具体的模样。房前的柿子树是秋日里最亮眼的“灯笼”,映着白墙红瓦,不少游客在此拍照打卡。“这里既有现代生活的便利,又有老家的味道。”从西安返乡探亲的李先生感慨道。
文旅融合的“秋日邀约”
近年来,将军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秋收时节,村里推出“农耕体验游”,游客可参与玉米采摘、麦种播种等活动,还能品尝农家自制的柿饼、玉米糁等特产。“我们计划将荷塘景观与农家乐结合,打造四季有景的田园综合体。”村支书透露,未来还将修复古磨坊、增设农耕文化馆,让乡愁记忆代代相传。
记者手记
将军村的秋,是农忙的汗水,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一处景致都沉淀着对故土的深情。
本文作者
作者:王博,籍贯陕西蓝田,一位深受乡土情怀浸润的特邀作者。他曾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在《陕西农民报》及《人权》杂志社担任记者,用笔墨记录时代脉搏,传递民生温度。此外,他还凭借其出色的新闻素养,被省市多家权威媒体聘为通讯员与特约记者,屡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彰显了其在新闻领域的卓越贡献与广泛认可。
来源:乡土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