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晚倒计时四小时,巴特尔手机弹出一条蒙语语音,声音沙哑却稳,像草原夜里那口热奶茶。
“哥,膝盖还疼不?
”——春晚倒计时四小时,巴特尔手机弹出一条蒙语语音,声音沙哑却稳,像草原夜里那口热奶茶。
点开来,是腾格尔。
没有表情包,没有“加油兄弟”,就这一句。
巴特尔在央视后台咧嘴笑,回了个“能跳”,转头把护膝又缠紧一圈。
这条语音被《春晚幕后》剪了进去,弹幕瞬间刷屏:原来硬汉也怕老。
可老球迷记得,1992年北京那达慕,18岁的巴特尔才一米九出头,站在篮球队尾,像根新砍的白杨。
腾格尔已经凭《蒙古人》唱遍全国,却挤过去,把绣着苍狼的哈达挂到小伙子脖子上——“小老乡,缺啥说话。
”一句话,31年的账本就开了页。
后来巴特尔长到了两米一,膝盖成了旧轮胎,腾格尔头发花白,酒量下滑,俩人还是每年除夕凑一桌。
羊蝎子火锅咕嘟咕嘟,腾格尔拿筷子敲碟子当马头琴,巴特尔跟着哼,跑调跑到呼伦贝尔,孩子们笑得满屋打滚。15年,年年如此,连疫情最凶那年也没断——视频里举杯,奶茶碰屏幕,一样咣当响。
2023年国庆,鄂尔多斯老家,俩人终于玩把大的:腾格尔把钢琴搬进院子,巴特尔扛出马头琴,羊粪味混着松木香,一首《草原兄弟》试唱到第三遍,隔壁旗的狗子都跟着嚎。
录完视频发抖音,点赞破两百万,评论区清一色“国家队合体”。
点赞不能当饭吃,俩人干脆把流量兑成水泥。2024年1月,鄂尔多斯文旅局公示:苍狼白鹿音乐篮球训练营,总投资1200万,暑期开营。
名字听着像网游,其实是草原娃的乌托邦——上午练球,下午学呼麦,晚上围着火堆听老腾讲当年在北京地下室啃方便面的日子。
巴特尔说:“别让下一批孩子,只有篮球没有歌。
”
文件里,腾格尔占股51%,巴特尔49%,谁多谁少没人计较。
合同最后一页,俩人用蒙语手写同一句话:利润全滚到奖学金,一个子儿不留。
训练营还没开门,歌先来了。
蒙语单曲《草原兄弟》已进录音棚,歌词特简单,翻来覆去就一句“风大也不怕,有哥呢”。
制作人嫌太直白,腾格尔瞪眼:“草原上的话,越白越真。
”巴特尔在旁边乐:“他唱高音,我抢篮板,分工明确。
”
有人算账:31年,一个成了国家队图腾,一个拿遍乐坛大奖,交集却少得可怜——除了几次晚会同台,几乎零合作。
粉丝急坏了,天天催“合体”。
俩人偏不,把情谊攒着,攒到彼此都老了,才一把砸出去,砸成一座能给孩子们遮阴的营地。
别急,还有彩蛋。
训练营门口立块大石头,刻着手写蒙语,翻译过来特像鸡汤:
“兄弟就是,膝盖碎了,也能帮你把调子唱完。
”
落款俩签名,一个歪歪扭扭像羊蹄印,一个方方正正像篮板。
谁都能认出来——那是草原最野的和最稳的,31年,终于一起盖了个章。
来源:单纯钢笔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