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苍南县“错时、延时、随时”改革项目工作推行以来,县文明中心以“暖心苍南”为品牌,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准对接群众作息,开展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亮点活动,融入百姓日常,让文明实践的成果变得可感可及,真切展现了“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生动实
“三时”服务
自苍南县“错时、延时、随时”改革项目工作推行以来,县文明中心以“暖心苍南”为品牌,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准对接群众作息,开展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亮点活动,融入百姓日常,让文明实践的成果变得可感可及,真切展现了“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生动实践。
灵溪镇
灵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聚焦假期儿童,在“延时服务”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旋律,开展春泥计划·缤纷夏日之“爱我中华 实‘线’梦想”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在艺术创作中厚植家国情怀,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指导老师以生动朴实的语言,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讲述了党徽、红船等红色符号背后的历史故事,带领孩子们以“红色爱国”为主题,动手制作钉子绕线画。他们用细线在木板上缠绕出党徽、五星红旗、红船等图案,一钉一线间凝聚着对革命先辈的敬意,也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巧思与匠心。
宜山镇
深耕“错时、延时、随时”服务,惠及万千群众。宜山镇宜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周日驿站”错时办公、“周末影院”延时开放,党员志愿队随时服务;宜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老年公益课堂、曲艺歌友会,设暑期“爱心托班”,阵地全天候开放;宜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青年夜校”,开非遗手作等13期课程,夜间有军鼓、瑜伽等活动,各类资源丰富阵地活动。
钱库镇
聚焦群众需求,以项东村、江南书院为示范,深耕“错时、延时、随时”服务,收获热烈反响。钱库镇项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亲子家庭需求,将服务延伸至周末,定期开展亲子手工互动、二十四节气主题体验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亲子协作中浸润童心。
江南书院精准把握上班族“白天忙工作、夜晚有空闲”的时间特点,夜间点亮服务灯火,专门开设“琴棋书画”系列公益培训,课程涵盖书法临摹、国画基础、古琴演奏、围棋启蒙等内容,配备专业老师授课,不仅解决群众“想学没机会、想学没门路”的难题,更丰富了夜间精神文化生活,让艺术素养提升“不打烊”。
望里镇
望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文明有约”为品牌,“错时服务”精准分群:为上班族设周末亲子书画展,为老年人开日间健康讲座、夜间文艺演出;“延时服务”延伸效能,开设夜间越剧班、荪湖书社公益班;“随时服务”按需响应,开展溪头埠村夏至、神山村清明等时令活动,推进马鞍村文明实践日、多村应急救护普及,并联动开展宫兴村端午慰问、罗厝村暖“新”送粽等志愿活动。
金乡镇
今年以来,金乡镇积极推进文明实践“错时、延时、随时”服务,打破传统服务时间限制,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大门常开、活动常态、群众常来。近期,金乡镇开展“绿色养生 ‘艾’在健康”艾草锤手工实践活动。工作人员为每位村民分发材料,包括艾叶、粗布、麻绳等,大家开始制作艾草锤。艾草锤不仅可以驱寒祛湿,还能舒筋活血,对于肩颈疼痛、关节不适等都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一个个药香扑鼻的艾草养生锤就顺利制成了,村民们都迫不及待捶打肩颈、后背,感受身心的放松与舒适。
炎亭镇
炎亭镇不仅是苍南县168黄金海岸线重要点位,也是重点渔业乡镇。炎亭镇以“渔业文化”为主题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周末时,开展“微笑精灵,留住“海底繁星”——世界鲸鲨日主题等儿童活动,通过“讲课、问答、实践”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增长知识,丰富见识,在丰富未成年人周末课余生活的同时,传播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大渔镇
为了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渔镇采用“错时、延时、随时”的服务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一系列“暖夕阳”活动,丰富居民们的业余生活。每天傍晚,一群身着鲜艳服饰的舞者在实践站门口的广场上“舞”力全开,快乐“爆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居民们在工作之余感受到舞蹈带来的快乐与放松。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影音室室内,老人们围坐一起重温经典,孩子们被动画电影逗得开怀大笑,每日的观影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更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让小镇的夜晚充满温情与活力。
南宋镇
南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北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城市书房、长者食堂等阵地,“错时、延时、随时”服务覆盖老、中、青各年龄段人群。着眼辖区低保、特困供养家庭中的60岁以上老人,在按优惠价就餐,将群众“身边食堂”建设成为老年人理想的生活乐园和推进移风易俗的文明窗口;聚焦学生群体的时间需求,在儿童之家每周末开设“彩虹课堂”,暑假推出夏令营,节庆期间开展主题文化活动,设置各类手工DIY、全民阅读、民俗活动等沉浸式体验;针对青年上班族,主动延长城市书房、青年健身房开放时间,安排志愿者夜间值守,提供专业阅读指导与贴心休闲陪伴,延伸服务时长,传递民生温度。
沿浦镇
沿浦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聚焦核电新居民人群需求,避开工作高峰,利用晚上开展人才培训班,课程期间同步组建线上交流群,导师在线“随时”提供答疑服务,确保学员吃透技能。同时开展钩绣、书法、剪纸等兴趣培训班,丰富业余生活,累计惠及近200名群众,既传承非遗技艺,又助力外来人才融入本土,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