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nix 的诞生可以追溯到 1969 年,当时在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肯·汤普森(Ken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等工程师在 Multics 项目失败后,开始开发一个简洁、高效的多用户操作系统。 Unix
要理解 Linux 的历史,必须追溯到其灵感来源——Unix 操作系统。
Unix 的诞生可以追溯到 1969 年,当时在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肯·汤普森(Ken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等工程师在 Multics 项目失败后,开始开发一个简洁、高效的多用户操作系统。 Unix 于 1970 年首次发布,后来用 C 语言重写,这大大提升了其可移植性。Unix 的设计哲学——“一切皆文件”、模块化和可移植性——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操作系统,包括 Linux。
Linus Torvalds,Linux 内核的创建者
在 1970 年代,Unix 通过伯克利软件分发版(BSD)传播开来。1977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系统研究组基于 AT&T 的 Unix 版本开发了 BSD。 BSD 包含了许多创新,但由于包含 AT&T 的代码,它在 1990 年代初卷入了与 Unix 系统实验室(USL)的诉讼。这场诉讼限制了 BSD 的发展,为 Linux 的崛起创造了机会。
1980 年代,商业 Unix 系统兴起。1980 年,Onyx Systems 开始销售基于 Unix 的微型计算机工作站;1982 年,Sun Microsystems 推出基于 Unix 的桌面工作站。 这些系统虽然成功,但价格高昂,只适用于企业和学术机构。同时,Intel 在 1985 年发布了 80386 处理器,这款 32 位微处理器为个人计算机带来了更强的计算能力,却缺乏一个免费的、适合其架构的 Unix-like 系统。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开源软件运动的兴起。1983 年,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启动了 GNU 项目(GNU's Not Unix),旨在创建一个完全免费的 Unix-like 操作系统。 斯托曼编写了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这是一种 copyleft 许可,确保软件的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到 1990 年代初,GNU 项目已开发出大部分组件,如编译器(GCC)、shell(Bash)和库,但内核 GNU Hurd 进展缓慢,由于设计复杂和管理问题而延误。
1987 年,安德鲁·S·坦恩鲍姆(Andrew S. Tanenbaum)发布了 MINIX,一个用于教学的 Unix-like 系统,附带源代码。 MINIX 虽开源,但修改和分发受限,且为 16 位设计,不适合新兴的 32 位 Intel 386 架构。这激发了许多人,包括 Linus Torvalds,去创建更好的替代品。
这些前身事件为 Linux 的诞生铺平了道路。Unix 的商业化限制了其在个人层面的普及,而 GNU 和 MINIX 的不足则暴露了开源社区对一个真正自由内核的需求。Linux 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推动了开源软件从边缘走向主流。
1991 年Linux 的故事始于 1991 年,当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 21 岁学生 Linus Torvalds 开始了一个个人项目。他购买了一台配备 Intel 80386 处理器的 PC,却对 MINIX 的限制感到不满。Torvalds 希望创建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内核,能充分利用新硬件。
7 月 3 日,Torvalds 在 comp.os.minix 新闻组发帖,寻求 POSIX 标准文档以实现 Unix 系统调用。 8 月 25 日,他再次发帖宣布:“我在做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只是一个爱好,不会像 GNU 那样大而专业),针对 386(486) AT 克隆机。” 这个内核最初名为“Freax”(free + freak + x),但管理员 Ari Lemmke 将其上传到 FTP 服务器时改名为“Linux”。
9 月 17 日,Linux 版本 0.01 发布,仅包含少量 C 文件,许可证禁止商业分发。 它依赖 GNU 的工具,如 Bash 和 GCC,形成了一个可工作的系统。Torvalds 后来表示,如果 GNU Hurd 或 386BSD 可用,他可能不会创建 Linux。
1992 年,X Window System 被移植到 Linux,提供图形用户界面支持。 同年,Torvalds 将内核置于 GPL 许可下,这标志着 Linux 向开源社区开放。版本 0.12 的发布笔记中,他宣布了这一变化。
Torvalds 的贡献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他建立了 Linux 的开发模式——通过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的协作。这体现了“集市式”开发,与传统的“教堂式”模型形成对比。 Linux 的诞生证明了个人创新在开源领域的潜力,它从一个学生的爱好迅速成长为全球现象。
1992 年至 1994 年,Linux 社区迅速扩大。到 1993 年,已有超过 100 名开发者贡献代码。 第一个 Linux 发行版在 1992 年出现,Slackware 于 1993 年发布,是现存最古老的发行版。Debian 项目也于 1993 年启动,如今是最大的社区发行版。
1994 年,Torvalds 发布了 Linux 1.0 版本,标志着内核成熟。 XFree86 项目提供了 GUI 支持。商业发行版如 Red Hat 和 SUSE 也发布了 1.0 版本。同年,“Linux”商标问题浮现,有人试图注册并收取费用,Torvalds 通过 Linux International 解决了此事。
命名争议也出现。斯托曼建议称其为“GNU/Linux”,因为 Linux 内核结合了 GNU 组件。 Debian 采用此命名,但大多数人仍称“Linux”。
1995 年,Linux 被移植到 DEC Alpha 和 Sun SPARC 平台。 1996 年,版本 2.0 引入了对称多处理(SMP),适合多处理器系统。 吉祥物 Tux 企鹅诞生,由 Larry Ewing 设计。
一个著名辩论是 1992 年的“Linux 已过时”,坦恩鲍姆批评 Linux 的单内核设计过时。 Torvalds 反驳,最终历史证明 Linux 的实用性更胜一筹。
这些早期年份奠定了 Linux 的基础,社区驱动的发展模式确保了其快速迭代和适应性。
Linux 内核版本时间线
1998 年,大公司如 IBM、Compaq 和 Oracle 宣布支持 Linux。 Eric S. Raymond 的《大教堂与集市》赞扬了 Linux 的开发模式。 KDE 和 GNOME 桌面环境分别于 1998 和 1999 年启动。Linux 首次出现在 TOP500 超级计算机列表。
2000 年,Dell 成为全球第二大 Linux 系统提供商。 版本 2.4 于 2001 年发布,2.6 于 2003 年。开源开发实验室(OSDL)成立于 2000 年,后与自由标准组合并为 Linux 基金会。
法律挑战包括 2003 年的 SCO 集团起诉 IBM,声称 Unix 代码被窃取到 Linux。 2010 年,法院裁定 Novell 拥有版权,SCO 破产。这强化了开源的法律保障。
2000 年代,Linux 在企业中普及。2007 年,Dell 预装 Ubuntu 笔记本。 桌面环境演进,GNOME 3 于 2011 年发布,但遭 Torvalds 批评。
2010 年代,Linux 通过 Android 征服移动市场。Android 基于 Linux 内核,自 2008 年发布以来,已占智能手机市场 70% 以上。 在服务器领域,Linux 超过 Unix,2012 年服务器收入高于 Unix。
云计算兴起,Amazon Web Services 和 Google Cloud 广泛使用 Linux。超级计算机中,Linux 占 TOP500 的 100%。 内核版本持续更新,6.0 于 2022 年发布,支持更多硬件。
Linux 基金会协调开发,80% 以上开发者受雇于公司如 IBM、Red Hat(2019 年被 IBM 收购)。
来源:wljslmz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