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 | 灵台杂粮触网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12:25 2

摘要:打包机“咔嗒”一声落下封口,白继平利索地把五谷杂粮礼盒垒成齐整的垛。这位灵台县星火乡程家塬村的农民,去年在星火臻品公司生产车间挣了4.2万元工资。“手指在键盘上点几下,山沟沟的杂粮就坐上快递车进城了。”他抹了把汗,又转身搬起20斤重的槐花蜜箱子。

打包机“咔嗒”一声落下封口,白继平利索地把五谷杂粮礼盒垒成齐整的垛。这位灵台县星火乡程家塬村的农民,去年在星火臻品公司生产车间挣了4.2万元工资。“手指在键盘上点几下,山沟沟的杂粮就坐上快递车进城了。”他抹了把汗,又转身搬起20斤重的槐花蜜箱子。

2023年10月,返乡青年于志鸿在星火乡挂出“星火臻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时,乡亲们还闹不明白这个年轻人要折腾什么。如今,他的手机成了“新农具”:每天清晨6点准时登录8个电商平台,后台跳动的订单数字牵动着几个村落的炊烟。

“老品种遇上新销路,土疙瘩也能变成金。”在标准化加工车间,于志鸿抓起红小豆倒进色选机。嗡嗡作响的机器每天能分拣两吨杂粮,把陇东黄土地里长出的荞麦、糜子、黄豆、荏、地软、黄花菜……变成43款贴着“灵台味道”标签的电商爆款。去年8月到年底,小杂粮礼盒系列在832平台、自研小程序创下售罄2万单的纪录。

罗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白栓堂蹲在果园里,捏开板结的土疙瘩。“套种黄豆这事,起初大伙儿心里直打鼓。”他记得于志鸿带着农技员在地头比划:果树间距1.8米,豆种播深3厘米,株距25厘米......“亩均多收800块钱,还不耽误果树生长。”白栓堂掏出账本看,去年全村小杂粮种植面积从380亩猛增到620亩,户均增收突破3000元。

暮色漫过山梁,于志鸿蹲在田埂上合计新计划:在附近几个村子流转土地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咱这坡地种大田作物不行,可种荏倒是金贵很。”白栓堂掰着指头算账,村里荏去年总产突破4000斤,家家户户房檐下都挂着晾晒的荏捆。

57岁的杨培荣打理着自家5亩荏田,深褐色的根茎在夕阳下泛着油光:“去年行情最俏时卖到18块一斤,亩产200斤就是3600元进账,顶上过去3亩麦子钱。”

厂房西头,货车等着装货,今天要往西安、兰州发走200件杂粮。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电商中心主任史晓锋笑道:通过举办电子商务新业态人才培训班,培训电商人才110余人,去年全县农特产品电商网销额超过7000万元,同比增长13%。最让他感慨的是,通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建成全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不仅提升快递配送时效,延长服务链条,辐射带动包装、分拣、营销、快递、美工、摄像、广告等产业就业100多人,更吸引外出务工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把根扎回黄土地。

加工车间轰鸣不断,白继平套上工装核对订单,今天要发出230箱杂粮;于志鸿研究着新品三炮台的包装设计……电商风潮催生出的山乡之变还在继续。(孙筱娜 朱强)

丨来源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审核丨张逸霄 刘英娜

丨编辑丨李雨亭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