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国际粮价在冲突与极端气候中剧烈波动,当2023-2024年度我国2347万吨的玉米进口量成为粮食安全讨论的焦点,一个关乎14亿人饭碗的命题愈发清晰:在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下,在百年变局的国际格局中,中国的粮食安全根基究竟该如何筑牢?
当国际粮价在冲突与极端气候中剧烈波动,当2023-2024年度我国2347万吨的玉米进口量成为粮食安全讨论的焦点,一个关乎14亿人饭碗的命题愈发清晰:在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下,在百年变局的国际格局中,中国的粮食安全根基究竟该如何筑牢?
YD268大田表现 地点:山东齐河
粮食安全从来都是“国之大者”,而玉米作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四成的核心作物,其供给能力直接关系着口粮安全与畜牧、加工等下游产业的稳定。近年来,国内玉米年消费量已突破3亿吨,需求的刚性增长与单产瓶颈的矛盾日益凸显。放眼全球,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正成为粮食供应的“灰犀牛”,依赖进口填补缺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种业振兴成为破解困局的必由之路——这其中,玉米品种的突破更是重中之重。
农业科学界早已形成共识:在耕地面积有限的前提下,提高种植密度是提升玉米单产最有效的途径。但这一路径的实现,必须以耐密、抗倒、抗病的突破性品种为前提。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需求下,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团队选育的YD268玉米品种,如同划破迷雾的光,照亮了玉米单产提升的路径。
作为深耕玉米育种数十年的科研成果,YD268身上凝聚着“向科技要产量”的智慧结晶。它不仅集齐了耐密、抗倒、抗逆、抗病、宜机收等关键特性,更在不同生态区的考验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
YD268测产现场
YD268实打验收现场 地点:山东齐河
2024年10月,河南鹤壁的田间实收测产中,它创造了1182.92公斤的亩产纪录;2025年10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黄淮海耐密型品种发展研讨暨YD268实打验收会成功举办,在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500余名农业从业者的见证下,由权威专家组成的测产组按照国家标准方法,随机选定测产区域,进行现场收割、脱粒、称重、测水、计算。随着测产专家当场宣布亩产1088.6公斤的高产结果,YD268再次用硬核数据印证了高产潜力。两次测产过程全程公开透明,每一组数字都承载着破解玉米单产瓶颈的希望。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汤继华教授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YD268的成长轨迹正是种业创新链的生动缩影。室内会上,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汤继华教授向与会人员作《黄淮海逆境气候条件下的玉米种质创新与育种策略》报告,聚焦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面临的逆境挑战,系统阐述团队在种质创新与育种策略上的突破,致力于推动成果走出实验室、扎根田间地头,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YD268示范推广联盟盟主、兆育种业集团总裁韩俊强
由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推广联盟,联合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河南慧博科瑞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覆盖华北、华中的推广网络;会上,YD268示范推广联盟盟主、兆育种业集团总裁韩俊强作了《河南农业大学耐密型品种在黄淮海的发展和YD268全国示范表现总结》的报告,深入解析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种植与气候特点,突出YD268在应对极端气候与高密植环境下的卓越表现,并通过全国多生态区的示范数据,为经销商与种植户提供具实战价值的品种应用指导。
YD268联盟企业代表上台发言
江苏省睢宁县、河南省柘城县、河南省滑县、山东省高唐县、河北省辛集市、河北省邢台市经销商的口碑传播,让这一品种在终端市场收获了实打实的认可。科研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同频共振,让一粒好种子真正转化为了农户手中的丰收果实。
经销商代表登台发言
如今,随着YD268在黄淮海流域的广泛示范种植,越来越多的农田正在刷新产量纪录,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感受到了品种升级带来的收益。这粒种子的成功,不仅是一个品种的突破,更是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证明,是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典范。它用实际表现告诉我们: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品种瓶颈,就能把粮食增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我们再次回望“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时代之问,答案已然清晰。不是依赖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而是寄望于每一寸深耕的土地,每一次育种的突破,每一粒饱含科技力量的种子。从YD268的高产潜力到整个种业振兴的蓬勃态势,中国正在用行动书写答案——粮食安全的底气,就在实验室的灯光里,在田间地头的丰收中,更在每一颗为农业振兴而执着的心中!!
撰稿:蔺胜男 拍摄:郭孛
来源:农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