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方国信发布重大收购公告,拟以1.33亿元收购参股公司中科视拓(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视拓云")33.35%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从17.65%提升至51%,视拓云正式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这一交易标志着东方国信在智能算力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
东方国信发布重大收购公告,拟以1.33亿元收购参股公司中科视拓(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视拓云")33.35%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从17.65%提升至51%,视拓云正式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这一交易标志着东方国信在智能算力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
东方国信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深耕电信运营商行业二十余年,是国内唯一承建了三大运营商集团级大数据平台的公司,服务联通31省、电信24省、移动24省,覆盖通信用户总量超过19亿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同比增长17.18%,归母净利润2942.7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
视拓云则是全国最大的C端AI算力云平台AutoDL的运营商,业务规模超过该细分市场第2至第10名竞争对手的总和 。公司具备从服务器生产制造、AIDC建设到算力云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拥有近3万张、20多个型号的GPU和国产AI加速芯片,具备"十万卡""万P"算力调度能力。
此次收购的战略意义在于,东方国信通过控股视拓云,不仅能够快速切入高速增长的C端算力零售赛道,还能与公司现有的智算中心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云+AI+数据"三位一体的核心战略布局**。根据Verifield Market Research预测,2027年中国大陆独立GPU云服务市场将超过2300亿人民币,其中可转化为算力零售云赛道的规模超千亿元。
本研究报告将从交易详情、业务协同、市场前景、财务影响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收购交易对东方国信未来发展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决策参考。
一、收购交易详情深度解析
1.1 交易结构与定价机制
东方国信本次收购的交易对价为13,341.1769万元人民币,其中405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金额计入资本公积。交易对方为视拓云的三名创始人王梓丞、代岸玻、刘昕,分别转让20.0118%、6.6706%、6.6706%的股权,对应交易价款分别为8,004.7061万元、2,668.2354万元、2,668.2354万元。
从估值变化来看,视拓云的估值从2024年3月的2.8亿元提升至3.95亿元,增长1.15亿元,增值率达到41.1% 。东方国信表示,估值提升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智能算力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二是视拓云营收、净资产均实现显著增长 。
交易采用分期支付方式,分为四笔进行:第一笔为交易价款的20%(2,668.2354万元)作为预付款;第二笔为4,669.4119万元,在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三个月内支付;第三笔和第四笔分别为4,002.3530万元和2,001.1765万元,将在视拓云完成2025-2027年业绩承诺并经审计后支付。
1.2 业绩承诺与对赌安排
视拓云三名创始人为本次交易提供了明确的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8,000万元、6,000万元 。这一承诺体现了创始团队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也为东方国信的投资回报提供了保障。
从历史业绩来看,视拓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87.29%,净利润1606.99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3,591.94万元,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净利润为-836.75万元 。考虑到业绩承诺的增长幅度较大(2025年目标为4,000万元,相比2024年增长149%),实现难度不容小觑。
1.3 交易进展与整合安排
截至2025年10月11日,交易进展顺利。视拓云已于2025年9月9日完成股权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正式成为东方国信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东方国信也于2025年9月28日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备案手续 。
在整合安排方面,东方国信已建立了严格的事前尽职调查、事中管控及事后整合机制,全面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技术、产业及市场方面的优势资源,与视拓云形成深度协同,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层次的数字化服务。
二、视拓云业务价值与竞争优势分析
2.1 AutoDL平台的市场地位与用户基础
AutoDL是目前全国最大的C端AI算力云平台,在C端算力零售赛道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AutoDL的业务规模超过该细分市场第2至第10名竞争对手的总和,这一市场地位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
从用户规模来看,AutoDL平台公测3年多来,累计注册用户超过70万,公众号关注量超过10万 。根据开票数据统计,AutoDL累计为142所985、211、双一流高校,700多所其他高校,以及超过6000家企业提供了普惠AI云算力服务 。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教育科研市场,该领域整体规模保守估计约50亿元 。
2.2 算力资产规模与技术能力
视拓云拥有近3万张、20多个型号的GPU和国产AI加速芯片,具备"十万卡""万P"算力调度能力。根据2024年3月东方国信首次投资时的披露,当时视拓云运营超过1.4万张GPU和20多个型号的国产AI加速芯片,具备"万卡"和"千P"算力调度能力 。短短一年多时间,算力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体现了公司强劲的扩张能力。
在技术能力方面,视拓云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容器编排引擎技术、算力调度技术和分布式存储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公司坚持提供纯算力这一标准化透明产品,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消除信息差,让用户清晰地为算力本身付费,不含任何附加技术服务。
2.3 国产算力生态布局
视拓云在国产算力支持方面走在行业前列。AutoDL平台已经上架了华为昇腾专区和摩尔线程专区,提供910B、MTTS4000等旗舰级算力资源。这种对国产算力的深度支持不仅符合国家战略方向,也为公司在信创市场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公司介绍,在信创政策推动下,政府、央企等对国产化算力设施的需求持续增长 。视拓云通过与华为、摩尔线程等国产芯片厂商的深度合作,有望在这一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2.4 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
视拓云的商业模式具有轻资产、高周转的特点。公司选择ToC模式的核心逻辑是基于算力是如同矿泉水一样的标准化产品,算力本身是高度透明、标准化的资源,传统ToB加价模式难以持续。
从盈利能力来看,视拓云2024年实现营收1.85亿元,净利润1606.99万元,净利率达到8.7% 。考虑到公司仍处于快速扩张期,这一盈利能力已经相当可观。根据业绩承诺,公司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将分别达到4,000万元、8,000万元、6,000万元,体现了管理层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三、东方国信主业基础与协同效应分析
3.1 运营商业务的深厚基础
东方国信在电信运营商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公司深耕通信领域20余载,是国内唯一承建了三大运营商集团级大数据平台的公司 。在客户覆盖方面,公司服务联通31省、电信24省、移动24省,覆盖通信用户总量超过19亿 。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度来自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占比达到43.51% 。公司为运营商提供数据底座、数智中台、AIGC辅助运营、IT服务外包等综合解决方案 。在技术能力方面,公司建立了智能大数据平台、自研数据库、云计算服务、IT系统建设等丰富的行业know-how和项目经验 。
3.2 运营商IT集中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前,三大运营商正加速推进IT系统的集中化建设,这为东方国信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公司作为中国联通该领域的长期核心服务商,拥有超过15年的成熟经验,预计将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集中化进程中成为主要受益者。
根据信达证券的分析,运营商IT系统集中化不仅是数据集约和搬家的过程,更是从数据中台向Data+AI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传统的数据治理、数据安全以及打破数据壁垒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为东方国信创造了大量新的业务机会。
从资本开支角度看,2025年三大运营商全年资本开支预计为2898亿元(中国电信836亿元、中国联通550亿元、中国移动1512亿元)。2025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占全年开支比为38.9%,下半年有望在AI、算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力,这与东方国信的战略方向高度一致。
3.3 智算中心业务布局
东方国信在智能算力领域的布局始于内蒙古智算中心项目。该项目总体规划建设6栋数据中心机房及配套能源设施,总投资约45亿元,占地196亩,规划建设1.2万个16kW高密度机架。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3栋数据中心楼已斩获头部互联网客户订单,其中1号数据中心楼已通过客户终验并正式交付使用,二期工程正推进建设,将于2026年底投产。根据公司测算,内蒙古智算中心二期投产后,年均贡献收入预计超8亿元 。
东方国信目前自持约1500P以上智算算力资源,并自主开发建设AI智算中心,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智算算力服务能力 。2025年初,公司成功中标某头部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与运维服务采购项目,预计下半年开始贡献收入 。
3.4 收购后的协同效应分析
东方国信与视拓云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资源与能力深度融合:视拓云依托AutoDL平台及其近3万张GPU卡,聚焦高校、科研及企业用户碎片化算力需求;东方国信则发挥其在大数据、行业模型及AI应用的产品积累,如"幕僚"大数据平台、图像渲染与视频生成工具等,赋能视拓云平台。
双向客户与生态赋能:东方国信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成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可向视拓云导入规模化的ToB算力服务需求;视拓云则通过其开发者社区(CodeWithGPU.com)和算力零售平台(AutoDL.com),为东方国信提供开放、中立的算力支持,加速AI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协同输出提升规模效应:整合后,东方国信自持的智算中心算力可借助视拓云成熟的零售渠道和灵活商业模式,更高效地对外输出,显著提升算力业务的市场覆盖与收入规模。
东方国信控股视拓云后,叠加此前的GPU资源,将整合形成近4万张GPU卡的算力资源池,服务超70万C端用户和6000多家企业 。这种规模优势将为公司在算力市场的竞争中提供强大支撑。
四、算力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4.1 全球及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
AI算力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AI算力市场规模预计达1.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9%。若仅聚焦智能算力,IDC预测2025年全球增速为87%,而摩根士丹利更为乐观,认为训练算力将增长10倍。
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PS,同比增长74.1%;2025年预计增至1037.3 EFLOPS,增速虽放缓至43%,但五年(2023-2028)复合增长率仍高达46.2%。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的25%,预计2030年将占全球55%。
从应用市场来看,2025年中国AI行业应用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工业、医疗、金融占比超60%。智能驾驶、工业AI、医疗影像三大场景将贡献62%的算力消耗。
4.2 C端算力零售市场的增长潜力
C端算力零售市场是AI算力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根据Verifield Market Research预测,2027年中国大陆独立GPU云服务市场将超过2300亿人民币,其中可转化为算力零售云赛道的规模超千亿元。
视拓云重点聚焦的教育科研市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整体规模保守估计约50亿元,公司目标获取20%-50%的市场份额。考虑到AI技术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快速普及,这一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从需求驱动因素来看,C端算力需求的爆发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大模型应用的普及:随着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应用的普及,个人用户对算力的需求显著增长。虽然单次用量低、频次不高,但人群基数极大,整体市场规模可观。
科研需求的增长:高校和科研院所在AI模型训练、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于大多数科研单位和个人开发者,购买和维护GPU成本高且使用率难以保障,租用算力逐渐成为更经济理性的选择。
AIGC应用的兴起:图像生成、视频制作、音乐创作等AIGC应用的兴起,为C端算力需求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视拓云在图像、视频等AIGC场景提供高性价比算力服务,正好契合了这一趋势。
4.3 国产算力的发展机遇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国产算力的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根据行业分析,2025年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占全球市场的25% 。国内竞争格局呈现"三极联动"格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高地,南京、深圳、成都等地成为产业高地 。
华为在国产算力领域表现突出,2024年在AI芯片市场份额为19.5%,服务器市场份额为24.7%,云服务市场份额为31.2% 。视拓云通过与华为昇腾、摩尔线程等国产芯片厂商的深度合作,有望在国产算力生态中占据重要位置。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东方国信通过收购视拓云,有望在这一万亿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我们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相信在管理层的正确领导下,公司能够把握AI时代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蓝色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