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学历经数千年之后的今天,书写什么,如何书写,使用怎样的语言,还能否在书写中创造新的东西,这些是每一个想要写作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热爱语言的人注定为语言所折磨。这是写作者的宿命。
在文学历经数千年之后的今天,书写什么,如何书写,使用怎样的语言,还能否在书写中创造新的东西,这些是每一个想要写作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是什么促使人类写作?是其他人,是他们的母亲,是星星,还是古老却伟大的命题,譬如上帝、语言?”第一次引进中文世界的法国当代非常重要但产量极低的作家皮埃尔·米雄,他的作品大多在书写他人的命运(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也许成了苦役犯的农民、死去的姐姐……),但这每一次书写又是重新看见自身:通过书写他人,通过与语言搏斗,看见自己。而这对于他的译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当然在所有译者那里可能都是这样。
5月17日(周六)下午3:30,我们特别邀请青年学者、译者骜龙和田嘉伟,与法语译者、编辑张引弘,在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一起聊聊“折磨人的语言”。
【活动主题】
折磨人的语言
上图发布×中信出版周末——【译者计划】第9期
【活动嘉宾】
骜龙
田嘉伟
张引弘
【活动时间】
5月17日(周六)
15:30—17:00
【活动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迎春路300号合欢路300号)
【线下报名】
中国作家网视频号将全程直播该活动,敬请关注!
排版:肖 瑶
编辑:刘 雅
二审:周 茉
三审:王 杨
来源:走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