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青岛保时捷销售中心员工牟女士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称近期发现多段利用AI技术合成的虚假视频在网络传播。这些视频内容涉及不雅画面,画面中人物面部特征与牟女士高度相似。牟女士在声明中强调,所有视频均为伪造,已委托律师团队对证据进行保全公证。她同时向当
【AI换脸风波始末】
10月10日,青岛保时捷销售中心员工牟女士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称近期发现多段利用AI技术合成的虚假视频在网络传播。这些视频内容涉及不雅画面,画面中人物面部特征与牟女士高度相似。牟女士在声明中强调,所有视频均为伪造,已委托律师团队对证据进行保全公证。她同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
牟女士向记者提供了通话记录截图,显示10月9日至10日期间,其手机连续接到数十个陌生号码的呼叫。这些电话在接通后无实质性对话内容,部分号码归属地显示为境外。微信平台同样出现异常情况,短时间内收到超过200条好友申请,申请者账号大多使用默认头像,且无个人简介信息。牟女士表示,此类骚扰行为已持续一周,严重干扰日常工作与生活。
【报案与证据收集】
10月9日,牟女士曾在社交媒体曝光一名网友发送不当内容的聊天记录。截图显示,对方以“视频女主角”为话题进行言语骚扰,并附带模糊的AI合成画面。牟女士当即拉黑该账号,但次日发现类似内容已在多个社交平台扩散。10月10日下午,牟女士前往青岛市市南区某派出所提交报案材料,包括视频截图、通话记录、微信骚扰证据等。
警方立案后,牟女士通过律师启动了电子数据取证流程。技术团队分析发现,传播最广的三段视频均使用开源AI换脸工具制作,原始素材取自牟女士2024年保时捷销售活动中的公开采访视频。伪造视频通过境外服务器上传至社交平台,首轮传播集中在匿名论坛,随后被搬运至短视频平台。截至10月11日,相关视频在单一平台的播放量已突破50万次。
【职业背景与既往维权】
公开资料显示,牟女士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累计销售保时捷340台,连续两年成为该品牌全国销售冠军。2025年2月,其社交媒体账号曾发布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的立案告知书,内容涉及有人盗用其照片制作色情图片并上传至境外网站。当时警方锁定一名嫌疑人,但因服务器位于国外,案件侦办受阻。
此次事件中,牟女士采取了更主动的维权策略。除悬赏征集线索外,其律师团队已向涉事平台发送12份律师函,要求删除内容并提供上传者信息。技术专家指出,AI换脸视频的鉴定存在难度,需比对原始视频的帧率、光影参数等 metadata。目前部分平台已下架相关视频,但仍有用户通过网盘链接进行二次传播。
【争议与行业反思】
牟女士的维权行为引发对AI技术滥用的讨论。法律界人士指出,现行法规对深度伪造内容的追责仍存在取证难、跨国协作效率低等问题。部分网友质疑牟女士的应对方式可能扩大事件影响,但支持者认为公开抵制是遏制谣言传播的有效手段。技术公司则呼吁建立AI内容溯源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素材来源。
此案暴露出AI技术监管的灰色地带。尽管牟女士已采取法律行动,但彻底清除网络痕迹需要平台、执法部门与技术公司的协同合作。公众人物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隐私安全挑战。如何在技术创新与权益保护间寻求平衡,将成为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关键议题。
来源:侃车族1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