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OpenAI豪掷万亿押注算力基建时,360创始人周鸿祎却在一场闭门会上抛出一句:“用魔法打败魔法,才是中国AI的生存法则。”这句话,直接撕开了中国科技巨头与OpenAI截然不同的战略底牌。
当OpenAI豪掷万亿押注算力基建时,360创始人周鸿祎却在一场闭门会上抛出一句:“用魔法打败魔法,才是中国AI的生存法则。”这句话,直接撕开了中国科技巨头与OpenAI截然不同的战略底牌。
1. OpenAI的“疯狂实验”VS周鸿祎的“安全结界”
OpenAI近期与甲骨文、英伟达签下千亿级合同,试图用“算力霸权”构建护城河。但周鸿祎直言:“这种玩法就像在沙漠里造火箭,烧钱烧到连自己都害怕。”他提出,AI安全问题必须“用魔法对付魔法”——用大模型解决大模型的隐患。例如,360通过安全大模型实时监测攻击、自动修复漏洞,甚至预判AI可能产生的“幻觉”风险。
案例对比:
OpenAI的o1模型虽能处理复杂推理,却因“慢思考”模式被诟病效率低下;
360的CoE架构则让54款国产大模型协同工作,既保证速度又降低错误率,实测翻译准确率反超GPT-4o。
2. “两边押注”的真相:OpenAI的AB面困局
Sam Altman一边高喊“开源万岁”,一边死死绑定英伟达芯片;一边推出ChatGPT消费端,一边暗度陈仓研发Sora社交工具。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暴露了OpenAI的两难:
技术层面:依赖闭源模型难以满足企业定制需求,而开源生态又面临数据失控风险;
商业层面:用户为“创作乐趣”付费的意愿薄弱,Sora独立应用月活不足ChatGPT零头。
周鸿祎一针见血:“OpenAI在造原子弹,而中国企业需要茶叶蛋——便宜、管饱、能下锅。”他主导的360AI搜索,通过“多模型竞技场”让16家厂商同台PK,用户一句话触发7-15次模型协作,成本仅为OpenAI的1/10。
3. 中国AI破局关键:从“造武器”到“建生态”
周鸿祎的“慢思考”战略已初见成效:
技术融合:将大模型能力封装成“工具箱”,中小企业可像搭积木一样调用;
场景落地:360浏览器、儿童手表等产品深度集成AI,日均拦截网络攻击超百万次;
生态反制:联合百度、华为等组建“复仇者联盟”,用国产芯片替代英伟达方案。
数据佐证:
360AI搜索月活突破8000万,用户日均提问量是ChatGPT的3倍;
国产大模型在金融、政务领域市占率已达67%,OpenAI海外收入占比跌破30%。
当OpenAI还在为“是否开源”左右摇摆时,周鸿祎已用“安全+场景”撕开缺口。这场较量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商业逻辑的终极博弈——真正的AI革命,从来不是靠烧钱堆出来的,而是扎根于用户需求的土壤中,悄然生长。
来源:围炉笔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