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场景精准化、治理全链化 浙江垃圾分类玩出“黑科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11:02 1

摘要:近日,由浙江省建设厅、省城乡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省城市管理协会协办,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承办的“2025年浙江省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创新方案征集活动”初评结束。从AI分拣、机器人收运,到区块链碳积分、全域智治平台,入围初评的方案展现出浙江在垃圾治理领域的“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寒

近日,由浙江省建设厅、省城乡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省城市管理协会协办,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承办的“2025年浙江省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创新方案征集活动”初评结束。从AI分拣、机器人收运,到区块链碳积分、全域智治平台,入围初评的方案展现出浙江在垃圾治理领域的“数字革命”已从“手动分”迈向“智能管”新阶段。

“本次参评方案呈现出产品智能化、场景精准化、治理全链化三大趋势,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深度融合让人眼前一亮。”参与评审工作的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陈红英如此评价。

在产品创新维度,参评方案已跳出“机械工具”的传统范畴,向“智能终端”升级。例如,在杭州应用的“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智能分拣全自动打包成套设备”,以“AI+机器视觉+物联控制”为核心,将塑料回收分拣平均绝对误差控制在3%以内,大幅提升了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嘉兴推出的“机器换人自动换桶系统”,集成触摸屏、无线传输与传感器模块,通过云平台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站智能化管理,有效减少人工作业成本,成为基层治理降本增效的典型范例。

场景创新则聚焦“精准适配”,让技术与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宁波构建了以生活垃圾全品类智能回收箱为核心载体的治理模式,该模式通过“空间整合”实现投放点集约化与标准化布局,以“行为激励”机制提升居民参与的获得感与持续性,并借助“数据闭环”打通分类-收运-处置全链条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清运成本降低和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湖州利用先进的物联化智能设施,构建再生资源“袋式回收吧”智慧化应用场景,让资源循环利用更加便民化、智能化。舟山通过“智能设备+数据平台+机制创新+人文关怀”系统构建了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新场景,在提升分类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增强居民参与感与满意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参评方案在模式与理念的创新突破—— 从“末端处理”转向“全链增值”。绍兴搭建的“基于区块链的垃圾碳足迹管理平台”,将居民分类行为与碳减排积分关联,数据实时上链、透明可追溯。部分地区探索的“生活垃圾治理‘一张网’监管”模式,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从源头投放、中端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程可视化管理,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产业实践视角看,浙江运用数智技术解决垃圾分类难题的水平已处于国内中上,尤其在多技术融合的场景化应用上,领先多数省份。”参与评审的浙大网新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军表示,本次初评的方案中,约40%具备鲜明创新意识与推广价值,AI垃圾投放识别与智能分拣技术的突破最为突出。

省建设厅原一级调研员、省城市管理协会专家鲍国平则表示:“创新不是‘花架子’,而要实打实降成本、提效率。这次比赛让我们看到,浙江在智能垃圾分类领域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他透露,尽管筹备时间短,但本次征集覆盖了全省11个地市,接下来,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平台资源,推动优秀方案在全省乃至全国落地推广,助力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提升。

随着初评工作结束,25个入围方案进入终评路演。与此同时,入围方案将在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进行展播,并接受为期一周的公众投票。投票结束后,线下终评路演将于10月23日-24日开展。

浙江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对优秀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打磨,为实际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打造一批兼具技术前瞻性与落地可行性的“浙江样板”,为全国生活垃圾治理智能化升级提供借鉴。

附:2025年浙江省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创新方案征集活动初评入围方案名单

2025年浙江省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创新方案征集活动

初评入围方案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