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回乡下参加表哥婚礼,才算真正见识了农村的攀比风气有多“上头”。表哥家本想按当地习俗,给8万8彩礼,盖两层小楼当婚房,结果亲戚们一议论,这事就变了味——“隔壁老王家娶媳妇给18万,你家8万8拿得出手?”“村东头小李家盖的是三层带车库的,你家两层楼,媳妇进门得
农村攀比风有多离谱?比房比彩礼比收入
去年回乡下参加表哥婚礼,才算真正见识了农村的攀比风气有多“上头”。表哥家本想按当地习俗,给8万8彩礼,盖两层小楼当婚房,结果亲戚们一议论,这事就变了味——“隔壁老王家娶媳妇给18万,你家8万8拿得出手?”“村东头小李家盖的是三层带车库的,你家两层楼,媳妇进门得被笑话。”最后为了“不丢面子”,表哥家不仅把彩礼加到16万,还借钱加盖了一层楼,婚礼办完后,家里欠了十几万外债。
在农村,比房子早成了“硬通货”。以前大家盖房子只求“能住”,现在不一样了,不管家里几口人,都得比着盖高楼。村西头的张叔,儿子还在上大学,就着急把老房子推了盖三层楼,外墙贴满瓷砖,大门装的是几千块的铜门,可楼里只装修了一楼,二三楼空着积灰。有人问他为啥这么急,他说:“村里一半人家都盖三层了,我家还是老房子,走在路上都觉得抬不起头。”更离谱的是,有些人家盖房专挑村口、路边,哪怕宅基地偏僻,也要花钱买块临街的地,就为了“让路过的人都能看到”。
彩礼更是攀比的“重灾区”。前几年村里彩礼普遍是6万6、8万8,这两年硬生生被比到了12万、18万,还得附带“三金一钻”“县城买房”的条件。有户人家为了凑够彩礼,不仅借遍了亲戚,还偷偷借了高利贷,结果婚后夫妻俩天天被催债,没过半年就吵着要离婚。其实很多村民心里都清楚,高额彩礼会让小家庭压力大,但没人愿意先“松口”——“别人都给18万,我家给10万,别人会说我家儿子没本事,娶不上媳妇。”这种“怕被笑话”的心态,让彩礼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比收入也成了日常。过年回家,亲戚聚会聊的不是家常,而是“你儿子在城里一个月赚多少?”“你家去年收了多少粮食,卖了多少钱?”要是谁家孩子月薪过万,或者搞养殖、种果树赚了钱,立马会被围着打听“秘诀”;要是谁家收入一般,要么被劝“赶紧让孩子换个赚钱的工作”,要么就被冷落在一边。有个在城里做保安的邻居,月薪4000,过年回家怕被笑话,谎称自己“在公司当主管,月薪8000”,结果年后被亲戚找去“帮忙找工作”,没办法只能如实相告,反而落了个“爱吹牛”的名声。
其实,适当的比较能让人有动力,但农村这种“盲目攀比”,早就变了味。为了房子、彩礼、收入争面子,不惜借钱、撒谎,最后苦的还是自己。村里的老支书就常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人家房子盖得再高,彩礼给得再多,不如自己家里和和睦睦,兜里有钱心里踏实。”
真心希望农村的攀比风能慢慢淡下来,大家能把心思放在过好自己的日子上——房子够住就好,彩礼心意到了就行,收入稳定就安心,别让“面子”,拖垮了实实在在的“日子”。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