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价值近10万元的所谓“古董”,经鉴定竟有90%是假货,而他的银行卡里,只剩下7.05元?
“爸爸省吃俭用一辈子,给家人留下的,竟然只是一屋子赝品。”
价值近10万元的所谓“古董”,经鉴定竟有90%是假货,而他的银行卡里,只剩下7.05元?
这个案例只是千千万万被“电视购物骗局”收割的普通人之一。
而电视购物30年的前半程,是用“暴利+谎言+套路”打包的收割圈,收的不是智商,是信任,更是老百姓辛苦一辈子的血汗钱。
这个锅,到底该电视台背?该节目背?还是“那些穿着唐装说相声的专家”背?
曾经,电视购物被包装成“致富新门路”——
1992年,第一档电视购物节目在珠江电视台播出,老百姓尝试着在电视上花钱买回“新科技”“名表”“古董”“收藏品”,梦想着一夜升值、资产翻番。
结果呢?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国共有超过1000家电视购物公司,年收入曾一度高达200亿。
但火爆背后,是一套赤裸裸的骗局逻辑:
低成本高溢价:998买回来的“玉玺”,在义乌批发市场只卖25元一块;虚假专家背书:一个群演多次出演“专家角色”,今天是“阿古丽”,明天就是“熊风山”;造假证书齐上阵:什么“限量发行”、什么“收藏鉴定”,一张批量印刷的假证就能骗走你半生积蓄。
你买的“帝王玉玺”标价8888元,电视购物节目上宣称全球限量99套。但同款在某电商平台只要198元,备注都写着“工艺品、非天然玉石”。
唬弄谁呢?
最恐怖的地方,不在于商品本身有多假,而在于它的玩法有多专业。
节目里:主持人字正腔圆、情绪饱满;台词全是套路:“专家亲临鉴定、升值100倍、央视推荐”;还有“限量发售、最后三天、现在下单立减”。
背后是什么?
是精准打击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剧本。
“想留下点值钱的给孩子”、“别人都买了我不能落后”、“专家都说能升值”……
这不正是直播电商现在用的那一套?
我们不是反对电商或消费,而是必须指出: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操控式收割。
同样的嘴脸,不一样的包装而已。你以为的收藏升值,人家知道的是你能不能上钩。
早在2020年,广电总局就下令停播23档购物节目,其中大多涉及收藏诈骗。
医养结合,卖的是安慰;收藏升值,卖的是幻想;专家背书,卖的是信任。
数据显示,在所谓“民间收藏市场”里,95%的藏品为赝品,90%的藏家最终亏损。
这不是一个人的灾难,而是一代长辈集体的伤痛。
从OK镜事件致人失明,到玻璃宝丰胸产品让女性内分泌紊乱……多少家庭因为一纸电视购物单据,留下无穷遗憾。
这事就要从三方面说起:
第一,暴利的诱惑。
以往几十块成本的商品,动辄卖到上千元,毛利率可高达90%以上。
你以为做电视购物靠卖货赚钱?错了,他们第二步才是“大杀器”:卖你数据。
买完一次,一次次被“新产品”“特惠价”电话再消费。
就算你没再买,他们还能把你的个人信息打包卖给其他诈骗公司,3000元8万条,稳赚。
第二,监管滞后且难堵全口。
国家早就出台多项禁播令,比如“医药保健品”“丰胸瘦身”“高价收藏”类全面限制。但问题是:
地方台靠这些广告续命,根本舍不得停;外包公司绕开审查,钻监管空子;节目做得越来越像“聊斋”,观众越看越上瘾。
到了后来,连套路都升级得让专家都看不出真假。
第三,人性就是最大的突破口。
老年人不是傻,是太想给下一代留点什么了。电视购物就是瞅准了这一点才疯狂收割。
越是省吃俭用的人,越容易中“升值梦想”的毒。
很多人以为,电视购物早死了。
不,它只是“换装”转场。
曾经电视上喊“只要998”,现在直播间用“321,上链接”;过去是穿唐装的老头叫“熊风山”,现在是披着专家名号的某品牌创始人;以前电视台收广告费,现在“投流”给直播平台算法推。
直播电商就是电视购物的儿子,连骨头都一模一样。
当年“八心八箭”的喊法,如今被某哥某嫂搬到直播:“我们不要赚钱,只为回馈粉丝”“错过今晚,你再也买不到了”“这可是央视同款,绝对真货”
说穿了,这届直播带货不过是换了个壳子的“电视直销2.0”。
唯一的进步,是平台愿意担责;唯一的退步,是我们以为自己变聪明了。
这场骗局能走这么远,不仅在于骗子多,而在于老人孤独、不被看见。
这种骗局的最终破局,不是靠监管一刀切,而是靠家庭共同守护、社会加强教育、持续打假曝光。
别再让“尽孝”变成“尽骗”。
建议:
平台加强联盟打假认证制度;电视购物广告必须“直播备案+溯源可查”;各地设立老年防骗热线和线下科普课堂;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主动介入“爸妈的消费圈”。
相信我,陪他们一次买菜,顶得上十次假专家的洗脑广告。
电视购物不是死了,它只是化身成你看不见的形式,隐藏在各类“收藏课”、“健康讲座”、“直播主播”的推荐词中。
它在等的,不是信息差,而是情感差。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早点看清:所谓“购藏升值梦”,如果建立在幻想和靠“电视里的专家”指导,结果不是发财,而是夺命的贪念骗局与孤独悬崖。
守住家人、守住良知、守住底线,才是我们这个春节前最应该升级的“防骗装备”。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