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唠《宴遇永安》这剧,刚上线没两天就被观众骂上热搜前排,评论区直接变成“吐槽茶馆”——剧情跟一团乱麻似的,看三集还没搞懂主角是来古代谈恋爱,还是来这儿瞎折腾的;笑点更绝,尬得人脚趾能在鞋底抠出个地下车库,本来想乐呵乐呵,结果越看越坐不住,满脑子“这啥啊”。
咱唠《宴遇永安》这剧,刚上线没两天就被观众骂上热搜前排,评论区直接变成“吐槽茶馆”——剧情跟一团乱麻似的,看三集还没搞懂主角是来古代谈恋爱,还是来这儿瞎折腾的;笑点更绝,尬得人脚趾能在鞋底抠出个地下车库,本来想乐呵乐呵,结果越看越坐不住,满脑子“这啥啊”。
明明标着“穿越剧”,漏洞却多到能漏风,连最基本的“古今搭不搭”都不管了:现代人的做事法子硬往古代背景里塞,主角动不动就蹦出“打工人”“内卷”的词儿,跟当时的规矩对着干,我跟我爸一起看的时候,他都忍不住问“这古代人咋比咱还先懂这些词儿?”;更离谱的是历史常识错得离谱——故事里那年代,辣椒压根还没传入中国,剧里倒好,直接端上一盘“辣椒炒肉还撒葱花”,角色嚼着还说“这辣味儿真够劲”,我妈当场就笑了:“这古代人咋比咱还先吃上辣椒了?”
豆瓣上有条评论特别火,说“编剧怕不是拿观众当没读过书的小孩糊弄”,居然有3000多人点赞,底下还一堆人补刀“连百度查‘古代有没有辣椒’都嫌费手,这剧本能不糙吗?”——这哪是个别观众挑刺,分明是大家都忍不了这份敷衍,连最基础的考据都懒得做,写出来的东西能好看才怪!
为啥剧情能糙成这样?说到底还是幕后团队不靠谱。写剧本的是三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新人,这是他们头一回独立扛长篇电视剧的活儿,没经验就算了,剧本也没好好打磨,跟应付作业似的,连“古代人吃啥、说话啥规矩”都没搞清楚;再看导演,以前拍的剧评分就没超过6分,妥妥的“拍一部糊一部的主儿”,估计也没把好质量关,才让这么多漏洞直接流到正片里。
不光剧本拉胯,制作上的糊弄更是肉眼可见。明明打着“美食剧”的旗号,结果拍做菜近景时,锅里那预制菜的塑料膜还没撕干净,锅铲划两下就喊“出锅”,全程没见半点真炒真煮的样子,连油星子都没溅起来,这不是明着骗观众吗?还有女主的造型,头饰跟某汉服店卖断货的款一模一样,连上面的小珠子位置都没改;戏服更离谱,是别的剧穿过的旧款,袖口都起球了还接着用,剧组是真把“省钱”俩字刻在脑门上了?
晚上的戏也假得不行,打光亮得跟开了探照灯似的,还堆了好多柔光,画面糊得像蒙了层毛玻璃,完全没有古代夜晚该有的“烛火微光”那味儿。估计剧组要么是想省成本,要么觉得“这些小细节观众不会注意”,可现在观众眼睛尖着呢,半点糊弄都藏不住,越藏越丢人!
演员演技也没跟上,看得人分分钟出戏。女主王影璐的表情管理跟闹着玩似的,一激动五官就乱飞——哭的时候眼睛没红,先把眉毛皱成疙瘩,看着像生气不是伤心;笑的时候嘴角刚咧开,苹果肌就僵住了,跟贴了假面具似的;原声台词更拉胯,吐字不清还没感情,好些对白只能找别人配音,一到配音段落,口型都对不上,尴尬得我都想快进。
男主李昀锐也好不到哪去,情绪转变得跟按了快进键似的,上一秒还皱着眉一脸严肃,下一秒突然咧嘴笑,全程没什么情绪起伏,活像个读台词的AI,半点代入感都没有。说真的,这剧选演员怕不是只看流量不看实力?王影璐是00后新人,今年都播了3部她主演的剧,平台把资源使劲往她身上堆,可她经验不够,团队也没好好教,演不好也不奇怪,这哪是捧人,分明是拔苗助长!
平台见剧的口碑崩得稀碎,还想耍小聪明救场——原本是每天更新,突然改成每周慢悠悠更,美其名曰“给观众留时间品剧情”,结果观众根本不买账,播完第二天就有47%的人直接点了“不再追更”,评论区全是“谁耐烦等啊,还不如刷短视频”。微博上相关话题虽说有上亿人看,但82%的评论全是骂的,没几条好评,这口碑算是彻底凉透了。
其实现在古偶剧也不是不好做,只是观众不看“粗制滥造的古偶”。今年好多同类型剧没人看,但《灼灼风流》就不一样,剧本扎实得很,剧情顺得像流水,没那么多弯弯绕;《尚食》拍美食是真专业,连切菜的声音都录得清清楚楚,火候、调料都讲究,看着就有食欲;就连小成本网剧《我有一个朋友》,没靠流量演员,全凭自然的笑点和扎实的剧情圈粉,喜剧效果比《宴遇永安》强十倍。
这剧的出品方也有意思,一直抱着“流量+IP”的十年前老办法不放,半点不琢磨创新。现在观众审美早就提上来了,光靠流量演员和热门题材,不打磨剧本、不注重细节,根本行不通。就这种敷衍的拍剧路子,还能走多远啊?
来源:影视热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