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出版的《中外民间节日》载,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佳节,在于有关月亮种种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古人认为月亮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月亮上有玉雕银砌的广寒宫,有高达五百丈的桂树,住着偷吃长生不死仙丹妙药而飞升的美丽的嫦娥。学仙犯遇而被罚砍树的吴刚和一只
中秋古风
作者:刘殿才
中秋节的夜晚,全家团聚,围桌而坐,吃着月饼,谈月、赏月、祭月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阴历八月十五日,是在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间,天气不冷不热,所以叫中秋。
1992年出版的《中外民间节日》载,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佳节,在于有关月亮种种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古人认为月亮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月亮上有玉雕银砌的广寒宫,有高达五百丈的桂树,住着偷吃长生不死仙丹妙药而飞升的美丽的嫦娥。学仙犯遇而被罚砍树的吴刚和一只日夜捣药的小白兔。月缺,月圆是蟾蜍精吞吐月亮而造成的。至于月亮的运行,神话则说是一位叫望舒的御者驾着他的飞奔,所以月亮的别名叫望舒。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形成了春季祭太阳,秋季祭月亮的习俗。据《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祭月之意。唐代有祭月发展为赏、玩月,并从贵族发展到民间,每到这一天夜幕降临,玉兔东升,千家万户围坐在庭院祭果桌前,面对清澈的月光赏月叙谈,分享供月礼品。
到了宋代,赏月极盛,中秋也就成为同春节、端午并列的三大节日之一了。南宋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对北宋京都(河南开封)中秋盛况作了生动的描写:中秋夕,贵家装饰壹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武陵旧事》也说:“此夕浙江放羊皮小冰灯数10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越来越多。举家涉案,摆满月饼,瓜果、供月、赏月,共度团圆已是全国的风俗。广东、广西喜欢拜月老。中秋夜,姑娘们设祭品、侯月老,月亮初挂,他们轮流跪拜,自言自语请月老为自己选配一个如意郎君,保佑享受人间荣荣富贵。而安徽南部沿长江一带的船民最忌在船上赏月,原因是大诗人李白在当地长江的船上赏月,吃醉了酒,看江中的倒挂月影而失足落水。与此相反,旧时广州喜欢于中秋在珠江上荡舟赏月,饮宴达旦,另有一番情趣。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