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中旬,正是春耕春播的关键时刻。全国各地田间地头,农民们正忙着播种玉米,管理小麦,插秧早稻。 今年这光景,心里都捏着一把汗,就怕老天爷不给力。毕竟,一场大旱或者一场暴雨,都能让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 这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四月十八定旱涝”。 它靠谱吗?今年的三
五月中旬,正是春耕春播的关键时刻。全国各地田间地头,农民们正忙着播种玉米,管理小麦,插秧早稻。 今年这光景,心里都捏着一把汗,就怕老天爷不给力。毕竟,一场大旱或者一场暴雨,都能让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 这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四月十八定旱涝”。 它靠谱吗?今年的三伏天,雨水会多还是少?
照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从古至今,农业生产都与天气息息相关。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许多农谚,例如这句“四月十八定旱涝”,就流传甚广。 今年是2025年,农历乙巳年,一些古籍,比如《地母经》,对这一年的气候也有一些预言,说“太岁乙巳年,高下禾苗翠。春夏多漂流,秋冬五谷丰”,似乎暗示今年雨水会比较充沛,秋收会比较好。 还有人根据正月初七是“甲辰日”来推算,认为今年雨水会适中,是“七龙治水”的好年景。 这些说法,真假难辨,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照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四月十八定旱涝”这句农谚,核心观点是:四月十八这一天的天气,能够预示未来一段时间的旱涝情况。 具体来说,如果四月十八是晴天,“四月十八晴,干断河底青”,那意味着接下来可能旱情严重,对春播作物,特别是玉米、高粱、棉花等,以及正在灌浆的冬小麦,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干热风,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如果四月十八日出红,“四月十八太阳红,无雨少雨到秋中”,那少雨的天气可能要持续到秋季中期,病虫害也容易高发,进一步影响农作物产量。 但如果四月十八是雨天,“四月十八雨淋头,六月连阴雨不休”,那可能预示着六月会连阴雨不断,对玉米、水稻等作物生长倒是有利。 而如果四月十八是阴天,“四月十八云遮日,三伏雨多水满塘”,则意味着三伏天雨水会比较充足。 这些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仅仅是经验总结,并非科学预测。
照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基于这些农谚,我们可以初步推测:明天的天气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年三伏天的雨情走向。 如果明天晴空万里,那三伏天可能面临干旱;如果明天阴雨连绵,则三伏天雨水可能充足。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农谚的局限性。 首先,农谚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一个地方的农谚,未必适用于另一个地方。 其次,农谚是基于过去长期经验总结出来的,并不能完全适应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复杂的天气状况。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依赖农谚,而应该结合现代气象预报,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决策。 三伏天的雨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既要防旱,又要防涝,做到精准灌溉,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保障丰收。 过去几十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伏旱和涝灾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
照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那么,今天究竟是晴是阴?各位读者朋友,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们当地明天的天气状况。 让我们一起观察,看看这句流传已久的农谚,在2025年的夏天,是否仍然灵验。 记住,农谚只是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才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 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农谚,更要重视科学预测,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确保粮食安全。 希望今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照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