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色已晚,高要法院的调解室里却传出了阵阵爽朗的笑声。调解室的灯光映照着桌上摊开的案卷,原本剑拔弩张的老王与小何,此刻却相视而笑,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起跨越浙粤两地的纠纷,终于在调解中画上圆满句号。
“我要申请撤诉!”
“我也要申请撤诉!”
天色已晚,高要法院的调解室里却传出了阵阵爽朗的笑声。调解室的灯光映照着桌上摊开的案卷,原本剑拔弩张的老王与小何,此刻却相视而笑,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起跨越浙粤两地的纠纷,终于在调解中画上圆满句号。
这要从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说起。
浙江绍兴的老王与广东肇庆的小何,是经朋友牵线的生意伙伴。自2021年起,两人开启锁盒等五金产品合作。老王每次通过线上核对订单后及时打款,小何则按约定时间发物流、传单号。虽素未谋面,这份“线上默契”却让双方攒下深厚信任。
转折出现在2022年3月,一向准时的老王突然停付货款。月底就要发工资了,心急的小何通过微信急催货款。
“兄弟,这边在搬厂,十天左右给你安排。”老王回复。可承诺到期后,货款却迟迟未到。小何念及合作情谊,没直接表露不满,只让其工作人员不时提醒,可这笔钱一拖就是三年——老王既不付款,也不解释原因,两人间的信任也因此渐渐出现裂痕。
2025年4月,迟迟等不到货款的小何,一纸诉状将老王诉至高要法院,要求老王支付货款10万余元及支付逾期利息。收到起诉状的老王气不打一处来,捏着起诉状纸边怒道:“我没找他要赔偿,他倒先要钱?他的锁盒有质量问题,害得我赔了客户10万!我要反诉!”很快,老王向法院提交了反诉状,要求小何赔偿10万元损失。
8月20日下午的庭审现场,成了双方的“对峙场”,老王和小何互不相让。小何拍着行业检测标准表:“我家产品出厂都质检过,绝对合格!”老王立刻反驳:“客户投诉一堆,我还给客户赔了钱,是不是合格,鉴定了才知道!我要求对退回锁盒做司法鉴定!”
三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双方争执不下,当庭调解未能达成一致,但案件的争议焦点也在逐渐清晰和明确。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梁彩云并未急于下判断。她梳理双方举证材料时发现,小何确有出现部分产品因质量问题被退货的情况,可老王主张的“客户损失”,暂无法确认与小何产品有直接关联;若启动司法鉴定,则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更关键的是,两人前期合作顺畅,有较好的信任基础,仍有信任修复的可能。“若能促成调解,既能避免鉴定成本,还能一次性化解两个诉讼!”梁法官当即决定继续组织双方调解。
随即,梁法官将当事人请进调解室,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沟通。她先跟小何分析:“虽然你愿意检测产品,但部分退货是事实,真走鉴定程序,耗时耗钱不说,也会彻底闹僵合作关系。”再跟老王释法:“你主张的质量损失,证据还不够充分,即便反诉,也未必能全额支持。不如各退一步,尽快解决问题。”
一番沟通后,老王态度先有了缓和:“我是愿意付款的,可他的产品有质量问题,10万肯定不行,如果他愿意降低费用至3-4万元,我可以今天一次性付清。”
见此,梁法官趁热打铁,立即组织双方“面对面”进行调解。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小何同意老王支付2万元货款了结纠纷,老王也当场支付完毕,双方同时写下了撤诉申请。
调解室里,小何握着老王的手:“以后订单,还是优先给你!”老王笑着点头:“多亏梁法官,不仅解了这场跨越千里的‘锁盒’纠纷,还打开了我们心里的‘锁’!”
夜幕降临,梁法官握着两份撤诉申请书,看着小何和老王结伴远去的背景,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司法裁判从来不止于简单的胜负判定,借由“和合” 的力量,让公平正义在人与人彼此理解的土壤里扎根抽芽,才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人性之花。这起案件,承办法官灵活运用“和合”调解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评估、聚焦核心、充分沟通,让双方在互谅互让中找到利益平衡点,不仅化解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葛,一次性解决了两个诉讼,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更让司法温度直抵人心。
来源:公正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