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房子是“值钱货”还是“甩不掉的负担”?央媒把话说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19:04 1

摘要:昨天陪我妈去楼下菜摊买菜,卖菜的王婶一边称茄子一边嘟囔:“我儿子前年买的那套房,现在想转手,中介说价格得往下砍砍……”其实不止王婶家,最近身边不少人都在犯嘀咕——等再过5年,手里的房子到底是能当成“值钱家当”,还是变成“甩都甩不掉的麻烦”?央媒最近的说法把这里

昨天陪我妈去楼下菜摊买菜,卖菜的王婶一边称茄子一边嘟囔:“我儿子前年买的那套房,现在想转手,中介说价格得往下砍砍……”其实不止王婶家,最近身边不少人都在犯嘀咕——等再过5年,手里的房子到底是能当成“值钱家当”,还是变成“甩都甩不掉的麻烦”?央媒最近的说法把这里面的门道讲得挺透彻,今天咱们把这事从头到尾捋清楚。

先说说现在房子的“处境”。就拿我发小大强来说,他2021年在城郊买了套刚需房,当时想着“结婚得有房”,咬着牙凑了首付,结果现在小区二手房挂牌价,比他买的时候低了快一成,而且挂了三个月,问的人都没几个。我专门去家附近的中介门店瞅了瞅,店主老李的笔记本上记着,今年来登记卖房的人里,有将近四成是“买房没几年,着急变现”的,但真正成交的单子,比去年少了快一半。这不是瞎编的,国家统计局今年三季度的数据也显示,全国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又比去年同期降了10%还多,不少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还在一个劲往上冒。

为啥会变成这样?老李一边敲计算器一边跟我分析:“现在人买房越来越‘精’了,而且房子越盖越多,早就不是以前‘闭着眼买都涨’的行情了。”这话背后是真真切切的变化——比如咱们这座二线城市,过去五年新建的商品房面积涨了快三成,可常住人口的增速却慢了不少;再看政策面,“房住不炒”的调子一直没松,今年央行还特意强调“不能把房地产当成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虽然房贷利率降了些,但对投资买房的限制一点没少。就像我同事小雅,去年本来想换套大点的房子,一打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最后只能先把换房的念头搁一边。

那央媒到底说了啥关键话?前阵子《人民日报》的评论里明明白白提到:“未来房地产市场会进入‘品质为王’的阶段,那些位置偏、品质差、配套跟不上的房子,大概率会慢慢失去流通性;但核心地段、优质配套的房子,依旧能稳住价值。”这话可不是空喊口号,我表姐住在市中心的老小区,去年小区刚完成旧改,加装了电梯、把外立面重新刷了一遍,现在房价不仅没跌,反而比周边没改造的小区高了小5%;反观城郊那些配套啥都没有的新小区,二手房价格还在一点点往下滑。

再往深了琢磨,五年后房子到底值不值钱,得看这几个实实在在的事儿。第一是人口流向,就像房产专家在直播里说的:“人口往大城市、往核心城区挤,那些人口一个劲往里流的地方,房子才更有价值。”比如我大学室友在上海工作,他说那边内环里的小户型,哪怕房龄老点,想租出去或者转手,都比郊区的新房容易;第二是配套够不够硬,医院、学校、地铁这些,缺一样都可能让房子掉价,我叔家在远郊的那套房,就因为说好的学校没建起来,现在想卖掉,只能一个劲降价;第三是房子本身的品质,现在新盖的房子,层高、绿化、物业这些做得好的,哪怕位置偏点,也有人愿意考虑,我闺蜜去年买的新楼盘,就因为物业是全国有名的连锁品牌,她觉得住着踏实,就算最近房价波动,也比周边小区抗跌不少。

当然,也有人会说“我家房子就是自己住,涨跌跟我没关系”。但现实里,房子的价值多少关系到咱们过日子的底气。就像邻居张大爷,他早年在市中心买的小房子,去年孙子要上学,把房子一卖,加上自己的积蓄,正好够换套带重点学区的大房;要是房子没价值,想换房都没底气。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买房也不是“一买就亏”,我一朋友今年在市区买了套次新房,小区自带双语幼儿园,离地铁口就几百米,他说“就算五年后不涨价,自己住着也值当”。

讲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我现在手里的房子,到底算不算‘优质资产’?”其实有个简单的法子,先看看你家房子所在的区域,未来五年有没有学校、地铁这类大配套要落地;再瞅瞅小区物业靠不靠谱,房子的户型过没过时;要是拿不准,干脆去中介那儿问问“这套房现在能卖多少钱,和半年前比是涨了还是跌了”,心里就有谱了。

最后再多问一句,要是五年后你打算换房,会优先选核心地段的老房子,还是城郊的新楼盘?

来源:王小景正在努力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