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4日上午9:00,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铁路办副主任冯兆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欣将带领相关方面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间,在线回应企业群众关切。
10月14日上午9:00,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铁路办副主任冯兆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欣将带领相关方面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间,在线回应企业群众关切。
为让企业群众更好了解相关政策,省交通运输厅梳理企业群众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权威解答。
热点问答
一、听说江苏对大件运输实现了智能化审批,可以“秒批”,星期六、星期天非工作日可以审批吗?多长时间能出证?
答
江苏是制造大省,大件运输需求大,2024年审批达到31.2万件,今年上半年18万多件,其中1/3是省内运输,2/3是跨省运输。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助企上路、降本增效,大力实行智能审批,提高效率。目前,省内大件100%实现了智能化审批,从6月份以来,办理了近8.4万件,其中80%“即申即办”,1分钟左右就出证;其余20%需审批人员到现场进行核查的,1个工作日左右出证。此外,跨省件在8月底也开始应用智能选线,带动了跨省件的审批提速,尽可能帮助企业减少仓储费、滞留费。
企业群众关心的非工作日能否审批问题,智能审批这个功能上线前,非工作日需要加班。现在是系统自动处理,365天“天天可办”。自智能审批推出三个月来,节假日已经审批1万多件,切实做到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需。
二、我生活在吴江,沪苏湖铁路通车后,往来上海变得更加方便了。大概不久前,看新闻说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也开工了,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答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连接沪、苏、浙两省一市,自长三角原点沪苏浙交界处的水乡客厅站引出,至杭州萧山机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于2025年6月30日开工,途经吴江汾湖高新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东太湖旅游度假区等,沿线设汾湖站、苏州南站、八坼站3座车站,总工期4年。这条线之所以叫“水乡旅游线”,源于线路途经多个江南水乡古镇,比如同里、周庄、黎里等景区,连起多个江南地区重要城市。项目建成后,沿线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幅压缩,大部分跨市出行的时间将缩短50%以上,甚至达到70%-80%。比如经吴江至上海青浦城区,经八坼至湖州城区等,原本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未来乘坐城际铁路只需25-35分钟,出行体验将更加舒适、便捷。
三、因工作和家庭原因,需要经常往返南京,我非常关心南京北站的进展,想知道大概什么时候能建成使用?
答
南京北站确实很重要,是我省铁路网的一个重要枢纽,未来将有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滁蚌城际铁路、京沪普铁、宁启铁路等5条铁路在这里停靠,预计年旅客发送量3650万人次。
南京北站枢纽工程于2024年9月开工,预计2027年下半年与北沿江高铁同步建成。与南京南站相比,南京北站既办理高速铁路业务,也兼顾城际和传统普速列车,重点服务苏北、皖北等南京都市圈北部城市,并通过北沿江高铁贯通长江北岸沿线,同时承担部分南京地区的普速列车业务,减轻南京站的压力。从站场规模来看,南京北站设16台30线,略超南京南站的15台28线。
南京北站的建设对苏北地区意义重大,我们把南京北站作为长三角北翼核心枢纽、“轨道上的长三角”关键支点来谋划,强化站点与各方向铁路通道的衔接,大家往返南京及周边将更加便捷。以淮安为例,通行时间较以往可缩短45分钟左右。
四、“十四五”以来,江苏的高铁网是越织越密,老百姓出行是实实在在更方便了。想了解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答
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高铁建设,打造“轨道上的江苏”。截至2024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473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94公里,高铁里程由“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位上升至全国前列;高铁密度约242公里/万平方公里,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当前我省在建高铁里程突破1000公里,投资总规模约364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沪宁沿江高铁也就是南沿江铁路,全长278.5公里,共设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等8个车站,贯穿全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将苏南沿江地区多个百强县区串珠成链,特别是金坛、武进、江阴等地都是首通高铁,城际出行效率大幅提升。以江阴为例,江阴至南京以前通过汽车需2小时10分钟,高铁开通后车程大幅压缩到50分钟,江阴正式加入南京1小时经济圈。沪宁沿江高铁与既有的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一起,在沪宁两地之间构建了三条高铁线互动互补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沪宁“1小时交通圈”的品质。
五、针对老年人平时看病、小孩子上学公交出行等情况,请问目前有哪些便利措施?
答
一是开通“进医院、进校园”等定制公交线路,如南京“小蓝鲸”、无锡“益禾萌巴”、常州“健康巴士”、南通“小江豚”等关爱老幼特色线路200余条,实现精准“点对点”服务。二是开展“适龄化”改造。通过铺设防滑盲道、增设斜坡式坡道等方式,新增及改造适老化公交站台超过1000座,实现人行道与站台无障碍衔接;去年一年新增超过1000辆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车厢内通道平坦宽敞,后门配备无障碍坡道及轮椅辅助装置,对老年人、残疾人更加友好。此外,部分城市还优化升级智慧公交APP或小程序,简化操作界面、放大字体,方便老年人获取乘车信息。
六、近些年,沪苏通、五峰山、宁扬、常泰等长江大桥先后通车,总体感觉节假日过江难的问题在逐步缓解,想问下交通部门在过江通道方面还有什么举措或打算?
答
9月9日,备受关注的常泰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常州与泰州之间通行时间从8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左右,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人民出行。“十四五”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跑出了过江通道“加速度”,先后开工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通沪过江通道、上元门过江隧道、江阴第三过江隧道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宁扬长江大桥和常泰长江大桥。到今年底,还要建成通车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全省建成过江通道将达到21座,在建8座,基本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均有过江通道联通。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持续推进过江通道建设。明年要建成通车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到2030年底,全省还将建成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等项目,加快形成区域分布均衡、功能较为完善的过江通道布局,过江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七、我是一名新手司机,从新闻上看到江苏省从9月1日起取消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拖车、吊车收费,我想了解一下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者事故后,有哪些请求救援的渠道(电话、小程序、App),怎么样辨别和描述自己的位置?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如果遇到违规收费,应当怎么进行咨询投诉?
答
从9月1日起,我省对全省高速公路救援服务实施免费政策。免费救援服务范围既包括对交通事故、机械故障原因车辆的拖车、起吊等,也包括对没油、没电、没气等非事故和机械故障原因无法正常行驶车辆的拖车,故障车辆免费拖移至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处或服务区,事故车辆免费拖移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地点。我们是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拖车费、吊车费全免的省份。,一个是交通运输部“e路畅通”,一个是“苏高速茉莉管家”。点击“一键呼叫救援”,就自动定位,并自动联系救援人员。也可以拨打电话96777。假如遇到违规收费,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的“用户评价”,进行咨询投诉,也可以通过12328、96777电话投诉。对收到的问题,我们都会及时调查,及时反馈。
特别提醒一下,等待救援时,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车能动就尽量靠边,但是人一定要到护栏外等。
八、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刚买了一架无人机,请问如何才能合法合规使用?
答
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所有民用无人机的所有者均需依法进行实名登记。其中使用小型、中型或者大型无人机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操控员执照;使用微、轻型无人机,则不需要执照,但需知道风险警示和管理制度。
微型、轻型及小型无人机在管制空域内飞行时,需要军民航空管部门批准后才可以;在管制空域外飞行时,除了飞过集会人群上空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用申请,但要遵守行为规范、避让规则和禁止行为。如果出现“黑飞”行为,一般由公安机关先期处置,之后,民航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还将依法实施处罚。
目前,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已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可提供低空飞行方面的相关服务,如飞行计划审核、空域或航线审核与申报、省域气象情报等。普通用户可通过网站或微信小程序在线上操作,也可线下前往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办理。
九、我们是一家货运企业。货车在跑运输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农村公路上存在“断头路”。请问交通部门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对打通“断头路”有什么考虑?
答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江苏“四好农村路”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深化“农村公路+”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等融合发展典型样板,有效支撑农村产业发展。如大家旅游时常听到的“溧阳1号公路”、环太湖公路等。
“断头路”确实存在,江苏水网发达,有的农村公路线路上跨河道的桥梁尚未建设,需要绕行;有的相邻行政区域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差异较大,需要加强衔接。对此,2024年我们组织各地摸排,建立了全省“断头路”项目库,2026年计划完成588公里,预计用3年时间基本打通。截至2025年8月,我省共打通“断头路”项目259公里。下阶段,我们将指导地方做好农村公路网规划修编,进一步加强道路的互连互通,避免产生新的“断头路”;同时,持续做好“断头路”动态排查、更新工作,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及时组织建设。
十、听说省交通运输厅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服务船民的举措,如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保障船舶安全有序高效通行等,请问具体举措有哪些?
答
近期,省交通运输厅聚焦全省600余家内河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者、2.4万艘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以及10余万船民生产生活中“急难愁盼”,推出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共包括了12项改革举措,涵盖了政务服务、行政执法、过闸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是实现业务“就近办理”。整合涉及内河水路运输经营、内河船舶、内河船员的所有交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统一受理”“只跑一次”。开展“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改革,申请人可选择就近县(市、区)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窗口受理、发证,苏州地区先行先试,年内全省实现就近办。二是推动文书电子化改革。推行《航行日志》等四类文书电子化,与纸质文书享有同等法律效力。与交通运输部海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后,对符合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证条件的船舶,提供“免申即享”服务。三是深化柔性执法。推进内河水上显性违法行为线上非现场执法为主、线下现场执法为辅的执法模式。对同一船舶同一航次实行联合检查,各地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实现“最多查一次”。实施水上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防止“以罚代管”。四是实现船舶过闸“一键通达”。全省统一使用新版“船讯通”APP,优化申报、提升效率。打造水上导航系统,提供航道尺度查询、航行路径规划、用时预测、偏航预警等服务。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