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生涯31座冠军奖杯,6次问鼎PGA巡回赛,珠海人张连伟以“亚洲第五、中国第一”的世界排名,成为国际高坛的中国符号。5月16日,中国首家开工建造且最早完工的高尔夫球场——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迎来40周年纪念赛。当日,“中国高尔夫第一人”张连伟重返梦想启航地,
职业生涯31座冠军奖杯,6次问鼎PGA巡回赛,珠海人张连伟以“亚洲第五、中国第一”的世界排名,成为国际高坛的中国符号。5月16日,中国首家开工建造且最早完工的高尔夫球场——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迎来40周年纪念赛。当日,“中国高尔夫第一人”张连伟重返梦想启航地,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畅谈他与高尔夫交织半生的信念与哲学。
张连伟(左一)在活动现场
“高尔夫是孤独的竞技,也是内心的修行”
1965年,张连伟出生于广东珠海南水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曾以标枪运动员身份创下58米的校纪录,展现出不俗的运动天赋。由于喜好户外运动,1985年8月1日,他以研修生身份进入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开启了与高尔夫的不解之缘。白天服务客人,夜晚反复练习挥杆动作,那段默默积累的岁月,为他日后走向职业舞台打下了坚实基础。1994年,他正式转为职业选手,成为最早一批投身高尔夫职业化的中国运动员之一。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面对国际赛场上的强劲对手,张连伟曾陷入自我怀疑的低谷。“别人看见我的光环,却不知我输过多少次。”那段艰难时光里,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不要怕他们,我们看到外国人会害怕,但对他们而言,我们也同样是‘外国人’,他们也同样害怕我们。”正是这种心理上的转换,让他重拾信心,勇敢迎战强敌。
“在高尔夫的世界里,思维决定一切。”张连伟始终坚信这一点。每一次挥杆,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意志的考验。不同于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高尔夫是一项孤独的竞技。一个人站上球场,一个人决定策略,一个人承担结果。这种孤独,既是挑战,也是修炼。
“失败多了就不怕了。”他说,“一次成功的喜悦,足以盖过多次失败的阴霾。”在他看来,高尔夫最迷人的地方,不是胜利本身,而是那种“人、球、球杆三者合一”的瞬间——当球完全听你指挥,那一刻的成就感无可替代。
他曾与泰格·伍兹同场竞技,也曾多次站上领奖台。但他说,真正让他成长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日子。从1985年接触高尔夫到2003年才首次通过比赛获得收入,张连伟用了近十年时间默默耕耘,几乎没有经济回报。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们信任我,我就更得拼。”最终,他迎来职业生涯的重大突破。“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跌倒,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继续前行。”这是张连伟对高尔夫的理解,也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张连伟接受采访
“我想让高尔夫走进校园、走进社区”
如今,年届六旬的张连伟依旧活跃在高尔夫赛场上。他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倾注于培养后辈,先后创立“张连伟基金会”和“张连伟杯”青少年赛事,输送了冯珊珊、李昊桐等一批名将,为高尔夫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在他看来,高尔夫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属,而应走进校园、深入社区,成为大众可接触、可参与的体育项目。从田间少年到中国高尔夫绕不开的传奇人物,张连伟用四十余载的坚持与奋斗,为后来者劈开荆棘。
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见证了张连伟的成长轨迹,也亲历了中国高尔夫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全过程。这座中国最早建成的高尔夫球场,历经四十载风雨变迁,股权结构随时代演进而不断优化。2024年,球场正式纳入华发集团麾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纪念中国高尔夫走过的四十年历程,俱乐部特别推出“改革开放中国高尔夫40年编年史(1984—2024)”主题展览,以图文形式呈现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高尔夫从“拓荒探索”到“国际接轨”的蜕变历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高尔夫,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对于未来,张连伟目光坚定:“我对高尔夫不仅是喜欢,而是深爱。”他说:“我今年60岁,高尔夫占据了我人生整整40年。打高尔夫球累并快乐着,这是我选择的终身职业。我的目标,是到百岁时还能打出一百杆。”这份执着与热爱,不仅成就了他个人的传奇,也成为中国高尔夫发展史上一段难以复制的篇章。
链接:
PGA是职业高尔夫球协会(Professional Golfers' Association)的英文缩写,特指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职业高尔夫赛事体系。
文 | 记者 钱瑜图 | 受访者提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