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人温和,对亲人暴躁,双重态度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真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8:12 1

摘要:不少人会觉得是对方不够爱,或是性格有问题,可背后藏着更深的心理原因——这类人大多没发展出健康的“真实自体”,只能靠“虚假自体”应对世界,把最真实的情绪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他对客户比对我还耐心,明明我才是他最亲近的人。”“我老公跟同事说话客客气气,对我却一点小事就发火,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困惑,很多人对外人和颜悦色,转头对伴侣就变得挑剔苛刻。

不少人会觉得是对方不够爱,或是性格有问题,可背后藏着更深的心理原因——这类人大多没发展出健康的“真实自体”,只能靠“虚假自体”应对世界,把最真实的情绪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心理学里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真实自体,一个是虚假自体。

真实自体是你本来的样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能痛快表达开心或难过;虚假自体更像个“保护壳”,是为了适应环境练出来的,会看别人脸色,顺着别人的期待做事。

2023年有则社会新闻特别典型,上海一位企业高管,在公司里永远温和儒雅,客户再难缠他都能笑脸相迎,下属犯错他也耐心指导。

可回到家就像变了个人,妻子煮的汤咸一点他就发脾气,孩子哭闹两声他就摔东西。

妻子受不了提出离婚,他还很委屈:“我在外面累了一天,回家还不能放松吗?” 他不是故意要伤害家人,是虚假自己在外面“表演”太久,耗光了所有意志力。

对外人好,是因为要维持形象,怕得罪客户丢了订单,怕下属不服管坏了团队;对家人发脾气,是因为压抑的真实自体终于有机会“透气”,那些在外面没处发泄的烦躁、疲惫,全对着最亲近的人爆发了。

还有个朋友分享过她的经历,她妈妈对邻居永远热情周到,谁家有事都主动帮忙,可对她却格外严格。

她考试考98分,妈妈会说“怎么没考100分”;她想报艺术班,妈妈说“学那个没用,不如好好读书”。

后来她才知道,外婆当年对妈妈就是这样,只有妈妈考第一、听话懂事,外婆才会夸她两句。

妈妈小时候只能靠“表演优秀”获得爱,慢慢就把真实自体藏起来了,长大以后也只会用“挑剔”的方式对待家人,因为她从来没学过怎么真实表达关心,怎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别人。

想要在亲密关系里不“双重标准”,关键是要发展出健康的真实自体,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说过,孩子小时候能不能发展好真实自体,全看父母会不会“镜映”。

“镜映”就是孩子表达情绪时,父母能准确回应、认可他的感受,比如孩子摔疼了哭,父母说“摔疼了吧?妈妈抱抱就好了”,这就是镜映;要是父母说“这点小事就哭,真没用”,那就是否定,孩子慢慢就不敢真实表达了。

2022年,北京某心理机构做过一项调查,采访了100对亲密关系和谐的夫妻,发现他们小时候大多有被“镜映”的经历。

其中一位受访者说,她小时候养的小兔子死了,哭得特别伤心,妈妈没有说“别哭了,再给你买一只”,而是抱着她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小兔子,它走了你肯定特别难过”。

就是妈妈这次的回应,让她知道难过是正常的,情绪是可以被接纳的。

后来她结婚了,老公工作不顺心回家发脾气,她不会跟老公吵,而是说“我知道你今天工作肯定很累,心里不舒服对不对”,老公听到这话,情绪很快就平复了。

可那些从小没被镜映的孩子,就很难做到这样,有个读者留言说,她小时候考试没考好,不敢跟爸爸说,爸爸知道后没问原因就骂她“没用”。

现在她跟老公吵架,老公要是说“你别无理取闹”,她就会特别激动,因为这话跟爸爸当年骂她的感觉太像了,她会忍不住把压抑多年的委屈都发泄出来,最后把小矛盾闹成大争吵。

就像学说话一样,在爱的环境里长大的人,自然会用温柔的方式沟通;在否定里长大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

要是你发现自己也有“对外温和对伴侣苛刻”的问题,别着急责怪自己,这不是你不够好,是小时候的经历限制了你的情感能力。

想要改变,关键是学会“自我镜映”,也就是自己当自己的“好父母”,给自己小时候没得到的认可和接纳。

具体该怎么做呢?可以从这两件小事开始。第一件事是“觉察情绪”,当你对伴侣发脾气后,别忙着后悔或指责自己,试着跟自己说“我刚才发脾气了,是不是因为心里有委屈没说出来?”

比如你老公忘了你们的纪念日,你很生气跟他吵,事后可以想想,你生气不只是因为他忘了纪念日,更是因为你觉得“他不重视我”,把这个真实的需求找出来,下次可以直接跟老公说“你忘了纪念日我有点难过,我希望你能多重视我们的纪念日”,而不是用发脾气的方式表达。

第二件事是“接纳不完美”,很多人对伴侣苛刻,其实是对自己苛刻。

有个网友分享自己以前总说老公“邋遢”,衣服乱扔、袜子不洗,后来才发现,自己其实是怕别人说“你老公这么邋遢,你这个老婆当得不好”。

她开始学着接纳自己“不是完美的老婆”,也慢慢接纳老公“不是完美的老公”,后来她老公反而不好意思再邋遢,主动开始收拾东西了。

2021年有则新闻,深圳一位女士通过自我镜映改善了夫妻关系,她以前总对老公挑三拣四,老公做饭她嫌不好吃,老公做家务她嫌不干净。

后来她开始写“情绪日记”,每天记录自己对老公发脾气的原因,慢慢发现,她其实是把工作上的压力转移到了老公身上。

她开始每天跟自己说“今天工作很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也跟老公说“我最近工作压力大,有时候对你发脾气不是你的错”。

没想到,她的改变让老公也变了,老公会主动问她“今天工作累不累,要不要我给你按按肩”,夫妻俩的关系比刚结婚时还好。

其实,我们对伴侣的态度,藏着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你对伴侣苛刻,是因为你不允许自己不完美;你对外人温和,是因为你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

可真正的亲密关系,不是要你永远温柔、永远优秀,而是你可以在对方面前不用伪装,不用表演,能真实地哭、真实地笑,能坦然说“我不够好”,也能坦然接受“你不够好”。

改变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但没关系,从今天开始,试着对自己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接纳。

当你学会做自己的“好父母”,能看见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你自然会用温柔的方式对待伴侣,你们的亲密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舒服、越来越温暖。

记住,真实的爱从来不是“表演出来的温柔”,是你卸下所有面具后,还能被对方接纳,也能接纳对方的样子。

愿你能在亲密关系里做真实的自己,也能遇见那个接纳你所有样子的人,一起把日子过成彼此都舒服的模样。

来源:云蘅不姓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