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口勇与齐白石,以及罕见的野口勇博物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7:51 1

摘要:作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雕塑家、景观艺术家之一,野口勇(Isamu Noguchi)的作品无论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雕塑与园林的结合、跨文化创作、艺术与设计的交融等方面,都值得一再回味与探索。

野口勇 “即境一觉”,2025 香港 © White Cube (Kitmin Lee)

薛莉:他被誉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雕塑家之一,作品在欧美有深远影响。美日混血的身世、和李香兰的婚姻,同名博物馆,都装点着他的艺术传奇。

文 |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薛莉

作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雕塑家、景观艺术家之一,野口勇(Isamu Noguchi)的作品无论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雕塑与园林的结合、跨文化创作、艺术与设计的交融等方面,都值得一再回味与探索。

此外,野口勇还在纽约亲自创立了野口勇博物馆,这是美国首座,也是迄今唯一由艺术家自建,用于展示个人作品的博物馆,如今已运营了40年。

近日,香港白立方空间举办了香港首场野口勇个展,我借机访问了野口勇博物馆馆长Amy Hau,细谈这位传奇色彩浓厚、影响了欧美艺术领域、并浸润中国文化的美日混血艺术家。

野口勇在野口勇花园博物馆 1987, © The Isamu Noguchi Foundation and Garden Museum,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野口勇和齐白石

1904年,野口勇出生于洛杉矶,父亲为日本人,母亲是美国人。他在日本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13岁回美国读书。18岁的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一年医科预科后,决心放弃被主流社会认可的医学事业,转而追随雕塑的梦想,并在纽约的达芬奇艺术学校学习雕塑。1927年,他获得古根汉姆艺术基金资助,前往巴黎跟随极简主义雕塑大师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学习,并最终走出独具自己特色的艺术道路。

此次名为“即境一觉”(A Feeling)的香港个展,慧心独具地撷取了野口勇在北京向齐白石学习山水画的经历,并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写意与禅意的形式与理念,将之融合到绘画与雕塑作品中。展览中既有来自纽约野口勇基金会和雕塑博物馆收藏的野口勇早期创作的“北平毛笔画”系列大尺幅水墨作品,也有80年代末创作的汲取了书法形式特质的青铜雕塑作品“即境一觉”、“理查德”等系列作品。

“即境一觉”展览中的齐白石作品。均由香港私人收藏“一濤居”借展

1930年代初,野口勇来到北京,首次接触到齐白石的作品。当时,齐白石的作品在巴黎、布拉格、柏林等欧洲主要城市屡有展出,中国水墨作品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野口勇在北京逗留了6个月,与齐白石结下友谊,并向他学习水墨作品与中国园林意趣,创作出融合了中西方审美的、独具特色的“北平毛笔画”系列。

书法艺术对野口勇有长远影响,野口勇将书法的形式美感、中式写意审美交融到雕塑作品中,直到他的80年代晚期作品中,依然在追求这种东西方结合的创新。

野口勇博物馆馆长Amy Hau说:“‘即境一觉’展览收录了野口勇1988年的几件作品,是他在去世前几个月创作的。他经常尝试用新材料和新技法来重新演绎早期的作品风格,比如这几件青铜作品。”

野口勇 Giacometti's Shadow 1982/84 Bronze plate ©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Photo © White Cube (JW Pictures)

对于野口勇和齐白石的这段友谊,野口勇博物馆曾在2013年与密歇根大学美术馆合作举办了一场齐白石与野口勇作品的联展。“即境一觉”展览现场也将齐白石的卷轴画与野口勇晚期青铜作品并置,展示书法精髓在穿越了材质、艺术形式和东西方文化之后的影响力。

雕塑、园林、家居设计

虽然雕塑作品是野口勇的创作主体,但他也有很多有口皆碑的作品在设计、公共艺术、景观园林等领域至今仍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他创作的“Akari”系列纸灯和“野口勇咖啡桌”穿越了岁月的洗礼,至今仍是备受喜爱的经典家居产品。

“即境一觉”展览现场 © White Cube (Kitmin Lee)

1951年,野口勇途经日本岐阜县,该县以传统的用蜡烛采光的灯笼制作著称,但正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野口勇接受委托,为当地古老工艺注入现代理念,创作出纸灯雕塑,并命名为“Akari”,意为“光”,也有“轻盈”之意。这款融合了日式传统文化、实用性与工业化于一身的灯具,天然自带温暖、光明、柔软的情绪抚慰功能,风靡全球,成为经典家居单品,也成为野口勇“万物皆雕塑”理念的投射。

“野口勇咖啡桌”,桌腿突破了原来桌子必须有四条腿的限制,创造性地采用了三条腿,桌面是一块三角圆弧状的玻璃,拙朴而轻盈。这款咖啡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美观,设计极简,却又方便拆卸安装,极为实用。

野口勇试玩“咒语滑梯”, "野口勇:什么是雕塑?",1986威尼斯双年展

对野口勇来说,万物皆雕塑,家居物品是雕塑,公共空间和园林也是雕塑的一部分。他为公共空间创作过许多大型雕塑,比如“咒语滑梯”,这件作品在1986年第42届威尼斯双年展首次亮相,当时野口勇代表美国出席双年展,推出个展“什么是雕塑?”这又是一件充满雕塑感却同时实用性极强的作品,形态如同一个向一侧倾斜的卷轴,形态稳重,很安全,却又有巧妙的动感。

Amy Hau说:“野口勇是一位多产的空间艺术家和雕塑家。无论你初次接触的是他的雕塑、舞台设计、室内设计、游乐场还是大型公共项目,都会被吸引着去进一步了解他和他的作品。他实践的广度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

野口勇博物馆

野口勇的作品是流传的经典,他本人的经历,无论是由于日本血统在“二战”期间自愿进入美军收容所,还是他和传奇歌手李香兰在50年代的一段婚姻,都堪称传奇的一部分。而与他的传世作品同样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的又一个重量级遗产:野口勇博物馆。

1974年,野口勇在他纽约长岛工作室的街道对面购置了一栋建筑,将其改造,用来存放和展示其雕塑作品。1981年,他又买下这栋建筑旁边一块土地,与建筑师Shoji Sadao一起,筹建野口勇花园博物馆。1985年,野口勇花园博物馆正式开放。

野口勇博物馆2016Nicholas Knight© The Isamu Noguchi Foundation and Garden Museum,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野口勇花园博物馆最独特之处就是,野口勇在生前就创建了这座博物馆。他有着自己的构想,设计了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亲自策划藏品的陈列,并建立了相应的运营体系,使其能够持续运作下去。这与艺术家去世后由其遗产管理机构或文化部门设立的博物馆大不相同。”Amy Hau说。

Amy Hau 1986年加入野口勇博物馆,成为野口勇的助手。“博物馆在我加入的前一年向公众开放。作为早期团队的一员,参与博物馆的运营和项目规划,非常令人兴奋。尽管当时已年逾八旬,野口勇却精力充沛,同时进行着多个项目。他不知疲倦、充满好奇,一心致力于创作那些能将艺术与生活相连接的作品。”

野口勇博物馆如今也收藏并呈现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舞台。

为庆祝野口勇博物馆开放40周年,馆内正在举办名为“Against Time”的大展,汇集了野口勇60多件代表作,回顾了艺术家60多年来的创作历程。

“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忠实地遵循野口勇的初衷。”Amy Hau说。

本文图片由野口勇花园博物馆、野口勇基金会、白立方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者邮箱:shirleyft@163.com

编辑邮箱:zhen.zhu@ftchinese.com

来源:FT中文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