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特尔官网公布一张新照片,公司CEO陈立武举着一块英特尔酷睿Ultra系列3处理器(代号“Panther Lake”)晶圆,这是首款采用英特尔18A工艺(即1.8纳米)的芯片。
英特尔官网公布一张新照片,公司CEO陈立武举着一块英特尔酷睿Ultra系列3处理器(代号“Panther Lake”)晶圆,这是首款采用英特尔18A工艺(即1.8纳米)的芯片。
据悉,酷睿Ultra系列3处理器将为各类消费级与商用AI PC、游戏设备及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算力支持。此外,Panther Lake还将拓展至机器人等边缘应用场景。
根据英特尔的规划,Panther Lake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目前该处理器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将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Fab 52工厂大规模量产,首款SKU年底前出货,2026年1月全面供应。同时,首次展示基于同款制程的服务器处理器Clearwater Forest(至强 6+),计划2026年上半年推出。
Panther Lake 作为首款 18A 制程客户端 SoC,采用“chiplet”结构,将负责计算模块等主要功能的不同核心组合在一起,这些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和神经处理器。Panther Lake系列包含8个CPU核心的“Panther Lake 8核”、16个CPU核心的“Panther Lake 16”和“Panther Lake 16 Xe”。内存支持96GB LPDDR5和128GB DDR5。
Panther Lake的核心CPU采用约2纳米的18A工艺制造。英特尔表示,与上一代Luna Lake相比,CPU单线程运算性能提升10%,多线程性能提升50%,而AI运算的关键,单区域AI运算次数(TOPS)相比上一代Luna Lake提升40%。英特尔此次将全新的NPU“NPU5”应用于Panther Lake,AI处理速度高达每秒50万亿次。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器级产品也在同步推进使用18A技术。英特尔预览了首款采用英特尔Intel 18A制程节点的至强服务器处理器——至强6+(代号Clearwater Forest),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推出。
据介绍,Clearwater Forest采用Intel 18A制程(1.8nm级)和Foveros Direct 3D封装,是英特尔首款采用3D架构的至强处理器。其中,Foveros Direct 3D封装可将采用不同工艺节点、不同功能的芯片模块垂直堆叠,bump pitch间距仅为9μm,通过铜与铜直接键合,能高效地在顶层与底层之间完成所有信号处理任务,实现更高互连带宽和更低功耗。
与上一代至强6700E相比,Clearwater Forest的E核数量翻倍,每核心每周期指令数(IPC)提升17%,拥有超过5倍的末级缓存(576MB),增加4个内存通道、2个UPI链接,DDR5带宽高达8000MT/s。
具体而言,Clearwater Forest的I/O tile架构复用至强6设计,每tile有8个加速器、48个PCIe 5.0通道、32个CXL 2.0通道、96个UPI 2.0通道。每个基础tile有192MB末级缓存、4个DDR5内存通道,每个计算tile有48MB末级缓存。每个计算tile有6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4个Darkmont E核、4MB共享L2缓存,因此每个计算tile有24个E核。每个基础die上有4个计算tile,共有96个E核。整个封装里有3个基础tile,总计288个Darkmont E核。
Intel 18A是英特尔开发和制造的首款2纳米级别制程节点 ,与Intel 3制程工艺相比,其每瓦性能提升高达15%,芯片密度提升约30%。不过,据目前公开信息,Intel 18A工艺主要是由英特尔自用,还没有接到外部客户的代工订单。
18A工艺的突破在于两项底层技术,RibbonFET(环绕栅极晶体管)和 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RibbonFET提供了更好的静电控制和更快的开关速度,而PowerVia则将供电网络移至晶圆背面,实现了供电与信号传输的分离,有效降低了供电损耗和信号干扰。
18A工艺上的突破是英特尔摆脱制程瓶颈、重拾技术信誉的核心所在,通过Panther Lake采用的模块化设计和Foveros先进封装技术,英特尔展示了其为外部客户提供多元化代工服务的能力,这是其开拓晶圆代工业务、挑战台积电的关键筹码。
近期有爆料称,英特尔不断邀请客户参观Fab 52,并推介他们的芯片代工方案。但分析师指出,多数芯片公司希望先确认英特尔能否成功自主生产计算机芯片,再考虑将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系统等产品的芯片代工业务交给该公司。
目前Fab 52的良率情况并未披露。但去年底的消息称,英特尔向部分客户透露,其18A工艺的良率尚不足10%,而竞争对手台积电的2nm芯片良品率已经达到30%。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