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承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第三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5)在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开展了主旨报告、专题研讨、
开幕式现场
9月4—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承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第三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5)在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开展了主旨报告、专题研讨、论文交流、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突出基础与临床结合、交流与培训并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全力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流学术平台。
■ 专家云集 精彩开幕 ■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从学术交流、科研创新、临床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公益科普、国际交流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自2020年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如在公益科普方面,分会积极推进“U医公益行”活动,累计完成义诊近5万人次,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在国际合作层面,分会加强与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等学术组织的交流,成功将中国泌尿外科的创新成果与临床经验推向世界舞台。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张旭教授着眼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当前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全球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生物材料、远程医疗为引领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深刻重塑医学边界与形态,未来医疗在诊疗技术、服务模式等方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加速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新征程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林天歆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 大会报告 引领前沿 ■
张旭院士以“保留盆底结构的前入路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早期尿控、瘤控结局的初步探索”为题,介绍了团队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RP)的技术创新。他带领团队在传统前入路前列腺切除术(VIP)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良与创新:以膀胱颈解剖性保留为基础,沿膀胱颈切口实施全筋膜内切除,并最大化保留盆底关键结构[包括耻骨前列腺韧带复合体、逼尿肌裙、耻骨前列腺肌(VPM)及功能性尿道等],该技术旨在优化术后尿控功能的恢复。根据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采用本技术完成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初步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肿瘤控制(低切缘阳性率)和尿控功能恢复(高即刻与早期尿控率)方面均展现出理想效果。
黄健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膀胱综合治疗的最新研究。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以新辅助免疫治疗为先导的保膀胱综合治疗新模式成为研究热点,但其疗效、安全性及优势人群仍需深入探索。最新研究探讨了基于免疫治疗的MIBC保膀胱综合治疗的“热探索”(适应证拓展与方案优化)与“冷决策”(个体化保膀胱选择与治疗失败后的挽救策略),并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免疫治疗显著拓展了MIBC保膀胱治疗的边界,但其应用需从“热探索”转向“冷决策”,即基于分子分型(如HER2状态、细胞周期通路激活)和治疗反应进行精准分层。未来需建立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决策体系,以实现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最优化。
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Jean de la Rosette教授作了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dourology-Where are we now?”的主题报告,深入探讨了AI在内镜泌尿外科的当前应用,强调AI在图像识别、手术规划和实时决策中的作用。他指出,目前AI已能辅助诊断肾结石和膀胱肿瘤,提高手术精度达20%以上,但仍面临数据隐私和算法偏倚等挑战。他认为,未来内镜泌尿外科将以AI为核心,结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实现从预防到康复的全链条优化,从而改善患者体验并降低医疗成本。
亚洲泌尿外科协会(UAA)前任主席、秘书长邱文祥教授分享了题为“亚洲泌尿外科——回顾过去,述说现状,展望未来”的主题报告,不仅回顾了亚洲泌尿外科的发展历程,还深入剖析了当下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他强调,泌尿外科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和新科学的突破,但与此同时,更需要人文关怀的融入。
杜克大学黄教悌教授带来了题为“Targeting metabolic vulnerabilities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的主题报告,聚焦晚期前列腺癌的代谢靶点,强调谷氨酰胺代谢路径可能成为关键干预靶点。他指出,前列腺癌尤其是进展期病例,在代谢上常表现出对特定氨基酸如谷氨酰胺的依赖,将其作为治疗靶标,可能为抗癌策略开辟新的突破口。此外,最新的蛋白质基因组研究也揭示高危前列腺癌具有显著的“代谢弱点”,为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再版发布会举行 ■
CUA2025召开期间举行了我国泌尿外科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再版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今后将以这部著作为新起点,传承吴阶平院士的医学精神,携手推动中国泌尿外科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 学术分会场 百家争鸣 ■
本次大会延续以往传统,设立了众多学术分会场,包括机器人、尿控、结石、肿瘤、微创、肾移植、激光、护理、男科、基础与转化研究、感染与炎症等,会议现场百家争鸣、学术氛围浓厚。
机器人分会场涵盖了肾脏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及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尿路修复与前沿创新等多个方向,全面展示了我国在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创新能力,涵盖了从复杂肿瘤切除到功能保留、从技术优化到系统研发的多方面内容。未来,随着AI、数字孪生、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平台的进一步融合,泌尿外科手术有望迈向更精准、更智能的新阶段。
结石分会场涵盖临床研究、智能诊疗、基础机制与预防策略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了我国尿石症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创新活力,不仅推动了学术交流,也为尿石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策略。
基础与转化研究分会场围绕泌尿系统肿瘤及损伤修复的多维度机制展开深入探讨,涵盖了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多个病种,从微环境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到辅助诊疗等多个前沿方向,展现出我国泌尿外科基础研究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 小结 ■
本次大会的论文投稿数量达到13 000余篇,主会场设有院士报告、大师讲座,并邀请了来自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EAU、UAA等国际学会专家进行分享;设立11个分会场,包括国际分会场及全球华人分会场。594位专家学者登台发言,5534篇电子壁报集中展示,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百家争鸣、智慧碰撞的学术盛宴。在手术演示环节,89台高水平手术集中亮相,展现了我国泌尿外科医师精湛的操作技艺。国产医疗设备及机器人远程手术的出色表现,尤其令人瞩目,反映出我国在该领域正逐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供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编辑 | 郑梦莹
责任编辑 | 左舒颖
审核 | 刘红霞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5年18期第11版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编辑: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委员会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总编辑:饶克勤
编辑部副主任:刘红霞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