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初定下的目标,实现了吗?如果进度条有点慢,别急。追赶,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机。
一不留神,2025年就只剩下不到100天了。
年初定下的目标,实现了吗?如果进度条有点慢,别急。追赶,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机。
去年年度演讲结束后,我一直在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对话刷新认知。我去了很多地方,越南、英国、肯尼亚……
这个月月底,我的年度演讲还会如期举办。我会把见到的事、认识的人,学到的知识,压缩、提炼,用4个小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而浏览这大半年的笔记,我发现了8个印象深刻的故事,分享给你。就当,是演讲前的开胃菜吧。
我在上海开滴滴:琢磨,是一切改变的前提
今年2月,我干了一件大事:当了一天滴滴司机。
为了这事,我专门去考了从业资格证。早上5点多起床,6点半正式发车。请19年前就给我上过一堂MBA课的“上海滩第一的哥”臧勤,全程陪同。一天折腾下来,接了12单。虽然没赚多少钱,但累得半死。
向所有滴滴师傅,发自内心地表示敬意。
我知道,凭借这一天的体验,要说对滴滴司机这个职业有什么洞察,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做了一个俯卧撑,就宣称自己是健身专家一样可笑。
但至少,我深刻地理解了两个字:琢磨。
很多人觉得,开滴滴,就是体力活。看导航、踩油门、打方向盘。能有什么学问?但这一天开下来,我要严肃地说,这话就摸不着理。
你看,空车等红绿灯。三条直行道,你应该停在哪条?最短的那条吗?
不对。应该是中间那条。哪怕它最长。因为,空驶的底层逻辑,不是快,而是机动性。这样,当订单来了的时候看,无论左转还是右转,只要没到实线,就能合规变道。
又比如说,上午10点过去之后。订单骤减。这时候,该去哪?
去市中心蹲守吗?比如南京西路,静安寺?不对。你要逃离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商业密集、红绿灯多。全是起步价的小单。你跑不快。平峰期,你该去张江这样路宽、灯少的地方。
还有。如何根据时间地点,判断客人会不会等你?如何提高接大单的概率?如何选择最快的车道,让你跑在路上的每一分钟,都能赚到钱?
臧师傅的时效,能做到80-100元。而上海很多司机,是50元。
我?我说出来都嫌丢人,就不说了。差距在哪?就在,琢磨上。
我忍不住问,天天这么琢磨,累吗?
他反问。那你觉得,是多思考早下班累,还是不思考开到半夜累呢?
我哑口无言。是啊。一切改变,都始于“深度思考”这个动作本身。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
罗振宇的第十年:猎手终将把这个世界让给农民
琢磨一件事几天,可以让你在一群人里做得好一点。
但如果,你琢磨一件事十年呢?
比如,我的老朋友,罗振宇老师。
今年,是他“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第10年。
我专程飞到现场去听,特别感慨。前几年,我们偶尔聊天,他还挺郁闷的。因为只要随便一搜他的年度演讲,就是各种负面评价。每年,都要“办不下去”几次。
去年,还有人发照片,说场子都是空的。罗老师解释说,人是后来坐满的。又有人说,你看,都亲自回应了,肯定办不下去了。
不管说啥,都有人觉得不对。
但今年,情况突然不太一样了。网上的批评声音,一下子就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尊敬。
为啥?因为,真的坚持10年了。
至于这10年他具体讲了什么内容,很多人已经记不清了。但所有人一提起,就会感叹。不得了啊。都干了10年了。
当你把一件事坚持得足够久,久到超出大多数人想象,那么这件事本身的是非对错,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个感慨:猎手,终将把这个世界让给农民。
什么意思?你可以粗略认为,世上有两种能拿到结果的人。一种是猎手,一种是农民。
猎手,是今天想吃肉了,就去打一只兔子。他追求的,是当下的回报。农民呢?他在春天播种,但却不会立刻有收获。他要耕地、浇水、施肥,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
很多聪明人,想做猎手,想马上看到结果。今天做一件事,明天就能有回报。如果没有,那后天就放弃了。
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往往都需要时间的发酵。
吴声:一个愿意在你身上“浪费”时间的人
厉害的人,不琢磨如何得到帮助,而是琢磨如何给予帮助。
我的朋友吴声老师,就给我上了一课。
(摄影:刘润)
这是我在他的年度演讲,《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论发布 2025》上,现场拍到的一张照片。
为了赶上这场演讲,我6点多起床飞到北京。没有行李。晚餐寒暄一下,我就得飞回上海。因为第二天,已经有客户在上海等我了。
为什么要这么赶?如果真的忙,为什么不看直播?
现场,也有很多老朋友。比如,罗振宇老师。比如,何帆老师。还有,从美国飞回来的王煜全老师。他们都很忙,比我忙。但是,他们就是愿意“浪费”这一下午的时间,来看演讲。
因为吴声也愿意在你身上,“浪费时间”。
2021年,我决定做年度演讲。但做完决定,人马上就慌了。几千人的线下大场,几十万、上百万人的线上直播,怎么控场?我根本没经验。
于是,我厚着脸皮去请教了很多老师。其中,就有吴声。他说,这事三言两语,电话里说不清楚。你等我,我飞到上海来,专门给你讲讲。
几天后,他真的飞来了上海,拉着我和我的团队,开了一下午的会。
还有一次。他提前一天来看我的年度演讲,临时有急事需要回北京。完全可以发个微信,打个电话。但他没有。他专门绕道会场,一定要当面给我说抱歉,然后再去机场。
哎。我还能说什么呢?
一个人愿意在你身上“浪费”钱,你可以用钱回报他。但如果一个人愿意在你身上“浪费”时间,你只有用时间回报他。
再逛世界AI大会:这次,终于不再表演了
今年7月,我又去逛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说“又”,是因为我去年就来过。这次,我们还搞了现场直播。拉设备的小推车,因为现场太挤,磕碰了好几次现场观众的脚,真心说声抱歉。
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是:这个行业,终于不再满足于展示能力,而是开始改变世界了。
什么意思?
去年会场,大家几乎全在表演。跳舞,走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有什么用,只好表演。
但今年,大家不再表演,而是转而去解决问题了。
比如,装上各种“手”,去给人按摩,拧螺丝,倒咖啡,下棋。把手做好,很难。你得能感受压力,才能拿起鸡蛋。你得把延迟控制到最低,才能支持医生远程做手术。
虽然很多项目,看起来还很笨拙。但请别笑。
因为这说明,这个行业在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它不再满足,只在云端展示肌肉,而是想去拧一颗具体的螺丝,识别一个具体的癌细胞,找到一个具体的候选人。
通往未来的路,从不是一键直达。但只要开始走,就总有到的那天。
越南:出海的心态,是建设,而不是降维打击
去年12月,我来到了越南。
一到这里,就感觉回到了十几年前的中国。街道不宽、楼房不高。走进商场,一楼卖化妆品、珠宝首饰、运动品牌。二楼卖各类服装和杂物,还有一个很大的本地超市。三楼则是餐饮和电影院。
有意思。这不就是小时候,家里县城的百货大楼吗?
那,既然今天的越南,很像几十年前的我们,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能“降维打击”了?
不是的。
就拿我们参访的,一家做金属加工的企业来说,他们最早,想把产品卖到北美。好不容易拿到大单,第二年就遇到了反倾销投诉,一年到头白忙活。没办法,只能换地方。
如果你只想着降维打击,就会一头撞上规则,头破血流。
那么,真正的机会到底在哪里?看这张照片。
这是我的导游。一名叫阿新的90后小伙子。
为了学中文,他特地跑到中餐馆去打工。因为,当地有大量中国企业来越南。你会中文,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拿到更高薪水。
阿新靠着自己的努力,每个月能拿到超过八千人民币的收入,比起当地平均三四千,妥妥算高收入了。他很满足,心态也很好。
我看着他,突然就明白了。
虽说,因为中国企业的到来,阿新这样的年轻人,才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也正因为有许多阿新这样聪明、努力的年轻人,中国企业也才有了本地的优秀人才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我是来建设这里的,而不是来降维打击的。
或许,这才是我们出海的正确心态。也才是我们,真正的机会。
美国:大国博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今年1月,我在美国,正好亲身经历了TikTok风波。
那几天,剧情比电影精彩。美国最高法院以9:0的结果,强硬裁决“非卖即禁”,TikTok应声关停。但半天之后,又重新上线。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不就是个短视频APP吗?美国政府那么紧张干嘛?
根本原因,是他们害怕自己的数据,被人掌握。
当一个App拥有上亿用户时,它就能够知道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关心什么。理论上,它就有可能通过算法,悄悄地影响一个群体的认知,甚至,影响一场大选。
所以,美国就对它特别不放心。
即使,它确实把美国用户的数据,存在了美国的服务器上,由美国团队运营,同意接受政府的定期审查。但美国人还是会想,你的母公司,毕竟是家中国公司。我怎么确定,没有数据在偷偷传输?
只有所有权完全切断,我才能彻底信任你。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就是一场,数据战争。而TikTok,也只是这场数据战争的缩影。
对创业者来说,这个大国博弈的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英国:来了一趟这里,我重新理解了内卷
今年7月,我去了趟英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慢。
下午五六点,商店准时拉下卷帘门。哪怕你举着钞票想冲进去,店员也会微笑着摆摆手。大巴司机开到规定时间,就会立刻熄火休息,不管你有多急。
很多人说,看,这就是发达国家。慢,素质高。咱们之所以这么卷,就是因为很多人发心不对,天天想坏主意。
真的是这样吗?我给你算笔账。
假如一个英国人,工作1小时赚50英镑。他用这50英镑,能买10个中国制造的杯子。生活成本不高,他当然觉得生活很舒服。
但是,他为什么能买到10个杯子?
因为制造杯子的工人价格,比他便宜很多。有单位时间劳动价值的不等,发达国家,才能用自己的1小时,去交换发展中国家的10小时,维持生活品质。
如果有天,工人收入涨上来了,一个杯子就要卖50英镑。他就会突然发现,自己辛苦1小时,只能买1个杯子了,还会觉得生活轻松吗?
先发者的“慢”,往往建立在后发者的“卷”上。
发达国家,就像软件工程师。他设计芯片,制定标准。他经历的每一个项目,都在让他变得更值钱。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就像保安。他日复一日地站岗,但个人价值却很难提升。
长此以往,差距就越来越大。
当保安突然说,我不想站岗了,我也想学学写软件的时候,你猜,那个软件工程师会怎么做?他大概率,会立刻警惕起来,并且还会联合其他工程师,制定一套非常复杂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这套规则,一方面确实保护了创新,但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让那个想学软件的工人,付出巨大的学习成本。
规则,就这样成了一把最锋利,也最体面的武器。
我们都向往文明。但文明,不是一蹴而就。富裕,才是文明的起点。文明,欢迎欣赏,但不欢迎逾越。
肯尼亚:所有变革的背后,都是一场伟大的迁徙
今年9月,我来到了非洲肯尼亚。
你可能知道东非大裂谷。它就像地球的一道巨大伤疤,也为人类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因为地壳运动,裂谷两侧的地势得以抬高,阻拦了来自印度洋的湿热气流。因此,雨林渐渐地退化成了草原。
古猿,本来是生活在树上的。但现在,树在渐渐消失,怎么办?
没办法,它们只好下到了危机四伏的地面上。为了看得更远,它们站直了身体。为了解放双手,它们学会了使用工具。最终,进化成了智人。
人类的诞生,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有多么远见卓识,主动选择进化,而是被环境变化,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而这种无奈之举,每年,也还会在草原上上演一次。
那就是著名的:大迁徙。
每年5月,当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进入旱季,青草枯萎,水源断绝。上百万头角马,会浩浩荡荡地迁徙,一路向北,去往雨水丰沛的马赛马拉草原。
途中最大的危险,不只是漫长的旅途,还有那条,无可绕路的马拉河。
无论是潜伏的尼罗鳄,还是湿滑的河床,都是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葬身鳄鱼之腹,溺死,甚至撞死,被同伴踩踏死,概率都很高。
那么,这么危险,谁第一个跳下河?
没什么英明的领袖振臂一呼,带领大家冲锋。真实的情况,是无数角马来到河边,犹豫、徘徊。后边的不断往前挤,前边的不断被挤到悬崖边。最后,就有那么几只倒霉的,被挤了下去。挤下去的多了,迁徙自然就开始了。
商业世界的创新和转型,也是这样。
很多时候的变革,不是老板们高瞻远瞩规划出来的。而是因为存量市场越来越卷,大家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寻找新出路。当内卷,把足够多的人挤出舒适区,被迫去创新冒险,整个经济才会度过“马拉河”。
很多伟大的变革,本质上也只是一场为了活下去,身不由己的大迁徙。
而今年的年度演讲,主题也是:大迁徙。
我将用四个小时,把我对这个时代“水草变化”的全部观察,把我对企业如何“渡过马拉河”的全部思考,毫无保留地与你分享。
门票还有最后不到100张,欢迎你的到来。
最后的话
呼。一口气,说完了8个故事。也感谢你,能耐心看到现在。
每次写这样的长文,我的心情,都和准备年度演讲的时候很像。
一半感激,一半期待。
感激的是,这一路上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无论是臧师傅,还是罗胖,吴声。无论是越南街头的阿新,还是AI大会展位上的年轻人。他们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帮助我拼出了更真实的世界。
期待的是,这篇微不足道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一个浅浅的会心一笑。
我们这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大部分,都像过眼云烟,慢慢淡忘,但总有那么一瞬间,会像钉子一样,钉到你的脑海里,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对我来说,今天分享的8个故事,就是这样的钉子。
2025,还剩不到100天。愿你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加油。
观点/ 刘润 主笔/ 景九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来源:刘润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