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持续阴雨天气给河南秋粮收获着实出了道“难题”:轮式农机无法下地作业,湿粮晾晒烘干迫在眉睫。针对田间湿度大、机械下地难的情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9日消息称,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联系调集
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持续阴雨天气给河南秋粮收获着实出了道“难题”:轮式农机无法下地作业,湿粮晾晒烘干迫在眉睫。针对田间湿度大、机械下地难的情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9日消息称,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联系调集周边履带式收获机抢收玉米。目前,已准备各类收获机械20万台。
针对部分地区烘干机械不足等问题,河南多地已全力组织开放闲置仓库、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各类宜晒场所,使用电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强制通风;推广采用铁丝笼存放、花生荚果朝上等晾晒方式;并支持各地购置烘干机械特别是移动式烘干机,动员粮食经纪人收运湿粮转运烘干。
昨天(9日),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的多名农技人员,冒雨走村入户,摸排实际困难,指导抢收晾晒技巧。
昨天(9日)下午,在河南省安阳县瓦店镇东路村的一个玉米烘干点,多名统一着装的农技人员集结分组后,到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家里,查看秋粮抢收进度,摸排农户困难需求,指导传授粮食烘干技巧。
市农技人员:什么时候收的?
种粮大户李俊峰:收了有两天了。
记者:当时收的时候是人工收的?
种粮大户李俊峰:机器收的。我连夜抢收的。
东路村种粮大户李俊峰正在翻动晾晒中的玉米(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管昕 摄)
瓦店镇东路村种粮大户李俊峰,共流转了100多亩土地,趁着前两天雨停的时候,他抢收完了玉米地,家里的房前和院子里,都晾满了玉米,他会时不时用漏锨翻动。
市农技人员:你得经常来回翻动翻动。
李俊峰:得翻动,不翻动不行!晴天了就翻一翻。翻一遍,再下雨,我就盖上了。现在不能盖,现在玉米棒子是湿的。
县农技人员:乡里和村里都提供了有晾晒的地方。
市农技人员:他这个方式还是很好的,你看一个是四面透风,下边还用砖(撑起来)。现在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想尽各种办法,用这种方式的也比较多,就把它(玉米)装个笼,上下左右都通风,有阳光、有风,它表层的水分能及时(挥发),避免霉变。
昨天(9日)下午,阴雨绵绵。李俊峰家晾晒的玉米,直接被雨淋着,上面并无雨布遮挡。农技人员张桂堂解释说,这反而有利于晾晒。
他告诉记者:“因为玉米从地里收上来以后水分高,如果用薄膜盖住,热量散不出去更容易发霉。其实它(玉米)下边没有挨地,雨停了以后,需要经常翻动,有点风一吹,就把表层的水分及时挥发出去了。通过自然晾晒或者烘干,水分降到14以下了,这时候用薄膜盖上,就可以安全储藏了。如果水分比较高,就不能卖了。”
在蒙蒙细雨中,农技人员又来到“90后”种粮大户张先智承包的地块。
张桂堂:我看你这已经收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收,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张先智:这边是收的籽粒,我是收完了直接上烘干塔,直接烘干。等着天晴了,再收一部分籽粒,收一部分带棒的。
张桂堂:收了以后,不能烘干的要及时采用笼式或者选一些空旷场地进行晾晒,中间要及时进行翻动,避免变质、霉变影响品质。
张先智共流转土地种植玉米2800亩。此前由于缺乏烘干设备,他担心就算抢收了玉米,也会面临无法晾晒的难题。在当地农业部门协调下,很快移动烘干机就会开进他的合作社。
农技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和我们当地有烘干设备、有仓储条件的合作社联系,另一种方式就是调配移动式的烘干机。”
目前现有的履带式收割机和烘干设备,一时还无法完全满足短时间内暴增的使用需求。安阳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经师来艳珍介绍,他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困难。
来艳珍说:“移动式的有十几台,剩下都是固定式的。我们把41台(套)履带式收割机,还有44台(套)烘干机的信息,对周边的种粮大户、散户进行发布,并且让他们对接,谁有需要谁联系。包括省里边以及市里边也给我们发布了信息,如果需要,他们随时给我们调配。我们这边农机具不是太短缺,主要是农民仓储这一块,如果不烘干,没有地方存储,所以农民宁可等着大雨停了以后,停两三天,自己的收割机进地正常收割,不想湿着收回来再进行烘干,会增加成本。我们这边,如果播种,小麦在10月底种到地里边,不会太晚。”
来艳珍介绍,安阳县共有48.11万亩玉米,目前已收获20.0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2%。
虽然秋收和播种比往年偏晚,仍可通过农业技术的调整,确保粮食播种质量。她说:“我们也指导当地农户开展小麦精细化播种管理,达到以种补晚,以肥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适当浅播,适当加大播量,使夏粮达到苗壮、苗匀、苗齐,确保种足种好小麦。”
来源: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