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末的风里还带着南疆的暖意,一则消息却让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示范区喀热开其克乡小学的校园彻底沸腾——距离新疆“兵超”青少年足球赛开赛只剩10天,孩子们意外收到了参赛邀请。“要去五家渠踢球了!”少年们围着足球欢呼雀跃,眼里闪着的光,比操场边的阳光还要明亮,那是对
九月末的风里还带着南疆的暖意,一则消息却让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示范区喀热开其克乡小学的校园彻底沸腾——距离新疆“兵超”青少年足球赛开赛只剩10天,孩子们意外收到了参赛邀请。“要去五家渠踢球了!”少年们围着足球欢呼雀跃,眼里闪着的光,比操场边的阳光还要明亮,那是对足球最纯粹的渴望在发烫。
最初,学校计划派“王牌”女队出征——这支曾拿下阿克陶县冠军的队伍,是校园里的骄傲。可赛事组的消息打破了计划:暂无比配的女子组别与年龄球队,只能改派男子足球队。从“女队出征”到“男队顶上”,少年们没一句抱怨,当天就抱着足球冲进训练场,汗水很快浸湿了球衣。
这份执着,早有来路。2021年,六师五家渠市党委组建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后,始终记挂着这里的孩子。过去没有专业球场时,孩子们就在空地上追着足球跑,尘土飞扬里,是藏不住的热爱。2024年,师市党委投资改造校园,崭新的教学楼、食堂建起来了,更让人振奋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足球草坪铺进了校园。从此,每天清晨有40分钟的体能训练,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有1个半小时的对抗练习,孩子们从不缺席,足球成了他们课余生活最亲密的伙伴。
如今学校男女足各有18名队员,都来自周边村落。技术弱,他们就以勤补拙,课间也勤学苦练;缺专业设备,他们就用石头画战术图,把团队配合和防守反击刻进心里。
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赴赛,师市党委早早订好了16张火车卧铺票。24小时、1500公里的旅程中,少年们攥着车票,眼神里满是期待。9月30日抵达乌鲁木齐时,师里的专车已在等候,将19人(3名老师+16名队员)送进五家渠条件最好的宾馆。这是孩子们第一次住宾馆,却始终安安静静,从不大声喧哗;吃自助餐时,没人教他们节约,却都只盛小半碗饭、几勺菜,吃完再添,不浪费粮食,饭后还主动把餐盘送到回收处。服务员笑着说:“这些孩子,比好多大人都懂规矩。”
午餐刚结束,孩子们就赶着去五家渠体育运动公园彩排开幕式。手里的中国结,是出发前妈妈们连夜编的——“这中国结象征民族团结。10月1日是祖国生日,要把祝福送给祖国,还要把对六师人民的感谢带过去。”彩排时,看着场边“兵地一家亲”的标语,孩子们轻声说:“六师就是家,我们回家了。”
10月1日清晨,六师文旅局送来崭新队服,让孩子们眼睛亮了起来。队员木合布拉摸着胸前的队徽,认真地说:“一定要好好踢,不辜负大家的心意。”得知孩子们想要足球的心愿,新疆金澳达油脂有限公司立刻送来装满水、月饼、学习用品的书包,里面还躺着崭新的足球;当地餐饮界的朋友也赶过来,带来刚做好的椒麻鸡、牛肉饼。捧着热乎的食物和礼物,孩子们的笑容里藏着羞涩。
下午6点,开幕式准时开始。手持中国结的少年们昂首走过主席台,荧光队服映着红绸,格外亮眼。观众席上,六师人民的欢呼声一波接一波;国歌声响起时,孩子们挺直腰板敬礼,眼里的自豪,比场上的灯光更亮。
表演赛上,孩子们面对的是来自乌鲁木齐的欧特克青训队——一支专业水准的队伍。哨声响起,差距很快显现。0:1、0:2……对手的技术和身高优势让孩子们频频受挫,可他们没停下奔跑的脚步,摔倒了立刻爬起来抢球,队友失误了就上前拍拍肩膀鼓劲。场边的呐喊声越来越响:“孩子们,好样的!”直播间里,网友们刷屏“虽败犹荣”。
图/特约通讯员 魏新江 摄
上半场结束,0:7的比分让孩子们红了眼。走下场时,有人抹起了眼泪:“对不起大家的关心……”五家渠市足球协会会长张秉龙立刻围过来,蹲下身帮他们擦眼泪:“能站在这里坚持,你们已经赢了!”
擦干眼泪,少年们重新上场:“就算输,也要踢出骨气!”下半场,欧特克青训队也放缓了节奏,用温和的配合守护着孩子们的骄傲。
赛后,六师文旅局局长侯宝寅快步走到孩子们身边,轻轻拍着他们沾满草屑的肩膀,温声说道:“孩子们,你们在场上的拼劲,比赢了比赛更了不起!”这群在赛场上咬牙坚持的少年,终于绷不住情绪,抱着局长放声大哭。泪水里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感动——从家乡球场到专业赛场,1500公里的距离挡不住热爱;师市党委和各界的关心,像一束束光照亮了他们的足球梦。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李博 张乐
编 辑:杨思琦
一 审:杨思琦
二 审:张新慧
终 审:张 莉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来源:端庄海洋V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