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做儿童心理咨询工作好些年了,见过太多亲子间因情绪问题起冲突的场景。就说早上起床,孩子赖床不想去幼儿园,家长急着上班,催了几次孩子还是慢慢吞吞,家长火就上来了,孩子也跟着大哭大闹,原本美好的早晨变得一团糟。还有晚上睡觉前,孩子非要再玩会儿玩具,家长觉得时间太晚
我做儿童心理咨询工作好些年了,见过太多亲子间因情绪问题起冲突的场景。就说早上起床,孩子赖床不想去幼儿园,家长急着上班,催了几次孩子还是慢慢吞吞,家长火就上来了,孩子也跟着大哭大闹,原本美好的早晨变得一团糟。还有晚上睡觉前,孩子非要再玩会儿玩具,家长觉得时间太晚得睡觉,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孩子哭着睡去,家长也心烦意乱。
这些常见的亲子冲突场景,其实反映出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压抑孩子情绪。孩子因为小事哭起来,家长可能会说“别哭了,这点事有啥好哭的”,把孩子的情绪憋回去。第二个误区是过度满足孩子情绪需求。孩子一哭闹,家长就立刻妥协,不管什么要求都满足,这会让孩子觉得哭闹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第三个误区是家长自己情绪失控。孩子调皮时,家长控制不住脾气大吼大叫,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孩子害怕无助。
既然知道了这些误区,那该怎么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呢?我总结出了场景化情绪引导四步法,也就是“一问二命三选四跟”。
“一问”就是询问孩子感受。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看起来不开心,我就会问“宝贝,你今天好像不太高兴,是不是在幼儿园遇到不开心的事啦”。“二命”是用“情绪命名法”帮孩子认知感受。要是孩子说因为小朋友抢他玩具生气,我就会说“你现在这种感觉就是生气,生气是正常的”。“三选”是给孩子解决问题的选择。接着上面例子,我会说“那我们想想办法,你是想把玩具要回来,还是再找个新玩具玩”。“四跟”是跟进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选把玩具要回来,我就陪他去和小朋友沟通。
我给大家举些具体场景例子。早餐时间,孩子不想吃早餐,错误引导是“你必须吃,不吃别想出去玩”,这会让孩子抵触。正确引导是“宝贝,早餐能让你一上午都有精神,你是想吃面包还是鸡蛋呢”。睡前故事时间,孩子不想睡觉,错误引导是“这么晚了还不睡,明天起不来别怨我”。正确引导是“我们讲完这个故事就睡觉,这样明天你就能精神饱满地去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啦”。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我还整理了一个“情绪急救箱”,里面有一些家庭互动工具。就像情绪卡片,上面画着不同表情,孩子可以用它表达情绪。还有情绪日记,孩子能把每天情绪写下来或画下来,这样能帮他们更好了解自己的情绪。
情绪能力对孩子社交发展很重要。能正确处理情绪的孩子,和小朋友相处更融洽。他们能理解别人感受,也能表达自己想法需求。相反,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和小朋友起冲突,影响人际关系。而且,情绪能力好的孩子面对困难挫折时,会更坚强乐观。
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亲密关系中的情绪互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多引导。用场景化情绪引导四步法和“情绪急救箱”里的工具,我相信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会慢慢提高,亲子关系也会更和谐。
来源:育儿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