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手机里存着几百个联系人,真正能在深夜两点回你消息、顺手拉你一把的,不超过三个。
你手机里存着几百个联系人,真正能在深夜两点回你消息、顺手拉你一把的,不超过三个。
别急着点头,先想想:上一次升职、跳槽、走出崩溃,是谁推了你那一下?
贵人不是玄学,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长什么样,我直接给你拍照片。
伯乐型贵人,最先出现,也最容易被错过。
LinkedIn去年扒了八万份履历,发现78%的“快速晋升者”都提到“有人替我说了话”,其中32%就是直属上级。
抖音那个“小关老师”更离谱,去年六月粉丝才30万,平台运营经理阿May看上他讲高考志愿的切口,拉进内部群,给流量包、给选题表,半年涨到230万。
小关后来复盘,就一句:“她比我先看到我能成。
”看到潜力还不算,伯乐敢用资源下注。
下次有人把你往前推,别客气,接稳,那是他押自己的职场筹码在你身上。
解难型贵人,平时隐身,出事闪现。
剑桥今年发了个词,叫“增效型关系”,说穿了就是“你快淹死时递来的那根带浮标的绳子”。
这根绳有三根毛:能力互补、情感兜底、持续18个月以上。
《欢乐颂》里余初辉被家里拖累到快抑郁,室友朱喆一句话“搬来我屋,房租先欠着”,直接把她从悬崖边拽回。
现实里更狠,我前同事Lily去年被裁员,第二天合租室友把自己私活客户分她一半,三个月Lily流水反超原工资。
别只感动,记住逻辑:解难型贵人之所以肯伸手,是你平时也递过创可贴,人情账户有余额。
师父型贵人,最稀缺,也最长情。
智联招聘说62%的95后同时抱2-3条大腿,线上拜师父成主流。
我学剪辑那会儿,在B站蹲“老K”直播,每天弹幕问蠢问题,他私信甩一句“明晚九点,腾讯会议,带工程文件”,连续两月,没收一分钱。
后来我剪出第一条百万播放,给他发红包,他回:“下次有人问你,别收徒,收问题。
”师徒链就这样一代代接火。
别只找“大佬”,要找“愿意被你烦”的人,技术可以百度,手感只能人肉传。
贵人地图画完,反过来看镜子:你想成为谁的贵人?
哈佛商业评论今年3月给了一个“3C”小抄:Competence,先证明你真行;Consistency,持续出现,别一锤子买卖;Character,人品别掉线。
我试过了,最有效的是“提前帮”:同事还没开口,我把模板甩过去;学妹没毕业,我把内推码发过去。
别等回报,回报在一年后突然砸你头上——上周我收到一条消息:“姐,我上岸了,内推奖金5000,转你支付宝。
”数字不大,暖一整天。
最后拆个误区:贵人不是单向索取,是双人舞。
你得先把自己调到“可被帮”频道:简历干净、提问具体、感恩及时。
别躺着喊“缺贵人”,贵人也嫌累。
把今天文章转给那个曾拉过你的人,说一句“我接上了”,你就是别人的下一个旺人机舱。
来源:虎牙少年凯鸭